湖北代表團高度評價“兩高”工作報告
曹建明參加審議聽取代表意見建議
本報北京3月11日電(記者郭洪平)今天上午,湖北代表團召開全團會議,審議“兩高”工作報告。代表們對“兩高”一年來的工作給予高度評價,并提出意見和建議。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曹建明代表參加審議,認真聽取代表意見和建議并作了發言。
在今天的會議上,王建鳴、王利明、鄭少三、敬大力、葉青、李培根、辜勝阻、周洪宇等代表在發言中表示,完全贊同“兩高”的工作報告,并就加大基層檢察院建設力度、重視民事訴訟案件監督、提高隊伍素質、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加大經費保障、提高司法公信力、探索司法下鄉等問題發表了意見和建議。代表們認為,最高人民檢察院的工作報告,文風樸實,脈絡清晰,實事求是,堅持讓事實說話、讓數據說話,是一份簡潔凝練、求真務實的好報告。在過去的一年里,最高人民檢察院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堅持黨的事業至上、人民利益至上、憲法法律至上,堅持“強化法律監督,維護公平正義”的工作主題,緊緊圍繞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忠實履行憲法和法律賦予的職責,各項檢察工作在新起點上取得了新的成績。
曹建明認真聽取了各位代表的發言,對代表給予檢察工作的充分肯定和提出的中肯意見表示感謝。曹建明說,代表們從關心支持愛護法院、檢察院工作的高度,發表了很好的意見和建議,我聽后很受教育,也很受啟發。過去一年,無論是最高人民法院,還是最高人民檢察院,工作都是認真努力的。從我自己內心來說,我們檢察機關還有一些工作沒有做好,還有一些工作沒有開展,還存在著這樣那樣的不足,與黨和人民的要求、與代表的要求還有很大差距,我作為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想到這些問題心里就非常不安。但大家在審議中肯定了我們的工作,我聽后很受鼓舞,也非常感動。特別是大家對今后一年當中如何加強和改進檢察工作提出了非常好的意見和建議,這對我們做好2009年的檢察工作是極大的鞭策,激勵我們在新的起點上把各項工作做得更好。
曹建明說,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是2009年全黨全國經濟工作的首要任務,也是檢察機關服務大局的首要任務。如何按照中央的要求和人民的期待,找準加強和改進檢察工作的著力點,發揮好打擊、預防、監督、保護職能作用,更好地執法為民,更好地維護社會和諧穩定,需要檢察機關解決一些深層次的問題。當前,要著力解決少數檢察機關、少數檢察人員就案辦案,機械辦案,不講大局,不講執法為民的問題。他說,為戰勝國際金融危機沖擊,中央采取了“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等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我們各級檢察機關要緊緊圍繞這些重大決策部署,立足檢察職能,積極主動地做好服務經濟建設的各項工作。要更加注重維護良好的市場經濟秩序,更加注重保障政府投資安全,更加注重對能源資源、生態環境的司法保護,更加注重對知識產權的司法保護。特別是要注重辦案方式和方法,高度重視、依法妥善處理涉及企業特別是廣大中小企業的案件,堅持從有利于維護企業正常生產經營、有利于維護企業職工利益、有利于促進經濟社會秩序穩定出發,規范執法,文明辦案。
曹建明說,檢察機關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很重要的一點是強化法律監督,人民群眾對此非常關注。如何使法律監督由軟變硬,這是一個需要認真解決的問題。他說,要以對黨、對人民、對憲法法律高度負責的態度,全面加強對訴訟活動的法律監督,真正做到敢于監督、善于監督、依法監督、規范監督,切實維護司法公正。要突出監督的重點,狠抓薄弱環節,著力解決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執法不嚴、司法不公的問題。特別是對有案不立、有罪不究、以罰代刑、量刑畸輕畸重和違法立案、刑訊逼供等問題,要加大監督力度,防止放縱犯罪和冤枉無辜。要突出抓好抗訴和再審檢察建議工作,探索對民事執行監督的有效途徑,依法監督糾正裁判不公、侵害當事人合法權益等問題。
要重點加強對違法減刑、假釋、暫予監外執行的監督,切實避免罪犯逃避刑罰執行。特別是要加大查處執法不嚴、司法不公背后職務犯罪的力度,對司法人員涉嫌貪贓枉法、失職瀆職造成司法不公的,堅決依法嚴肅查處。
曹建明說,監督者如何接受監督也是一個需要認真解決的問題。正人必先正己,監督者必須接受監督。檢察機關在強化法律監督的同時,要高度重視加強自身監督。高檢院黨組反復強調要把強化自身監督制約,放到與強化法律監督同等重要的位置來抓,要求各級檢察機關把監督制約貫穿于檢察權行使的各個環節,寓于各項執法規范中,防止權力失控、行為失范。在這方面我們做了一些工作,但差距仍然很大。新的一年中,高檢院要求各級檢察機關繼續推進規范化建設,細化業務工作流程和執法規范,力求使各項執法活動、每個執法環節都有章可循。特別是要強化上級院對下級院執法活動的監督措施,進一步完善和落實內部制約、執法過錯責任追究、全程同步錄音錄像、派駐檢察人員交流輪崗等制度,制定執法辦案內部監督實施細則,著力對重點執法崗位和環節的監督,保障檢察權的依法正確行使。
曹建明表示,在新的一年中,檢察機關一定會更加努力工作,不辜負大家的希望。
京ICP備13018232號-3 |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30016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京B2-2020355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10425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0541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京)字第181號 | 出版物經營許可證京零字第220018號 | 京公網安備11010702000076號
網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