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檢察官將“季度反饋表”反饋給派出所民警。朱晶 攝
正義網浙江11月23日電(見習記者 彭曉)“剛開始他們來我們派出所監督,我是有點反感的,因為他們是來挑刺兒的嘛。”浙江省余杭市余杭街道派出所所長郎國鋒絲毫不掩飾自己當初的反感情緒,“后來發現他們提出的問題確實切中要點,對我們工作很有幫助。”
為余杭街道派出所提出意見的是余杭區人民檢察院駐余杭組團檢察室的檢察官們。他們在貫徹檢力下沉,探索法律監督觸角向基層延伸的工作中摸索出了一套卓有成效的經驗方法。
22日上午“正義基層行”記者跟隨駐余杭組團檢察室主任洪濤體驗了該室對轄區內派出所進行的每月例行檢察監督。10點到達余杭區派出所后,洪濤帶領記者等人徑直坐電梯上了八樓,內勤室民警沈漢航早已按照慣例將電腦打開,登錄到警務監督綜合分析處理系統,等候檢察官們對本派出所訊(詢)問同步錄音錄像的抽查。
“我們不僅要抽查同步錄音錄像,還要登錄‘杭州市公安局治安管理信息系統’和‘浙江公安信息資源綜合應用平臺’核查核對社區矯正名單和矯正對象外出住宿情況,需要對社區矯正人員進行核查監控。”檢察干警陳忠博向記者介紹。
抽查完電腦上的數據,民警沈漢航起身到另一個房間打開卷宗柜,陳忠博從中抽揀出兩份卷宗在案桌前認真翻閱。
除了例行的抽查訊(詢)問同步錄音錄像和卷宗外,檢察官還會對派出所(中隊)開展形式多樣的檢察監督。如檢查辦案區域的使用情況,辦案區域人員出入登記冊,扣押、發還物品清單等等。
每個季度,駐余杭組團檢察室會出具一份季度反饋表給轄區內各派出所,詳細說明派出所(中隊)在執法活動中存在的問題及相關建議。“(有了反饋表)各類問題發現得早就解決的早,防患于未然,這種監督其實是對我們民警的保護”,所長郎國鋒肯定檢察室的監督。余杭刑事偵查中隊隊長沈仁法感受更加明顯,他表示,有了檢察監督,他們的案件在公安系統的考核中,優質率明顯提高。
今年以來,余杭組團檢察室共審查轄區內的派出所(中隊)辦理的刑事案件82件涉及140人,走訪派出所(中隊)30余次,參與提前介入刑事案件4件涉及8人,取得了良好的法律監督效果。
相關資料:
2008年12月31日,杭州市首個行政區域組團管理機構——余杭組團黨工委、管委會和余杭創新基地黨工委、管委會掛牌成立,這是杭州市在區域管理體制領域的創新。余杭組團歷史上又稱“老余杭”,由杭州市余杭區的余杭、閑林、倉前、中泰、五常等鄉鎮和街道組成。所謂組團管理,就是在多個鄉鎮街道中協調中一個組團區域,在組團區域形成強有力的統一管理機構,協調發展組團區域的社會經濟,增強組團區域的發展并輻射相鄉鎮街道。為了更好的服務區域社會經濟發展和延伸法律監督觸角,2010年11月,杭州市余杭區人民檢察院駐余杭組團檢察室在余杭區正式授牌。
京ICP備13018232號-3 |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30016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京B2-2020355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10425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0541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京)字第181號 | 出版物經營許可證京零字第220018號 | 京公網安備11010702000076號
網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