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國政協委員、國資委副主任王瑞祥表示,電信行業不存在壟斷。他說:“對于所謂壟斷要科學界定,比如電信行業,固話業務、移動業務都有競爭,怎么能算壟斷企業呢?當然不是。”這條新聞在各大網站掛出后,引發眾多網民的反對聲一片是不難想象的了。因為王委員的這番話實在是很逗很武斷。
當公眾都在詬病電信行業壟斷之時,當電信行業主管部門在謀求電信重組致力于打破電信壟斷的關鍵時刻,王委員勇敢地說“電信行業不存在壟斷”,的確還需要一番勇氣。可惜的是這勇氣似乎還缺乏應有的底氣,讓公眾很生氣,但后果不是很嚴重。畢竟,公眾既左右不了電信市場的格局,也無法剝奪政協委員發言的權利。
當然,長期被壟斷慣了的公眾練就了寬容豁達的心態,會覺得這話很可笑。之所以覺得可笑,就在于人家電信行業主管部門和電信運營商都承認壟斷的存在。信產部副部長奚國華年初曾明確表示,政府要進一步打破電信業壟斷,引入競爭。2月27日,在信息產業部電信管理局召開的2008年通信服務年會上,六大電信運營商共同發布了“通信服務與社會責任”宣言,表示今年將在四大領域做好服務,履行自己的社會責任。其中一條就是“在促進行業健康發展方面,各企業將加強自律,尊重及維護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不以壟斷或優勢地位作出有損用戶合法權益和有損公平的市場競爭的行為。”
“電信行業不存在壟斷”,估計會把公眾都逗樂。笑過之后,未免覺得很沉重,怎么這位委員說話如此主觀如此武斷呢?既然這位委員要求對壟斷要科學界定,我們不妨運用經濟學理論科學地分析一下。經濟學將市場劃分為四種類型,分別是完全競爭市場、壟斷競爭市場、寡頭壟斷市場和完全壟斷市場。企業及行業相應歸入此四種類別市場中,行業中企業的數量、競爭關系、價格決定方式等成為辨別四種市場類型的依據。由此可見,市場的劃分并非簡單的壟斷與競爭兩種形式。從王委員的話中,我們可以看出,在他看來,電信市場有了競爭,就不存在壟斷,這實在有些主觀和片面。就電信行業而言,雖然不是一家壟斷的完全壟斷市場,但絕對是只有幾家電信運營商參與競爭的寡頭壟斷市場,其壟斷成分遠遠大于競爭。
不從經濟學角度來分析電信壟斷,僅從電信市場中存在的一些有悖市場競爭規律的行為,有著公道之心的普通公眾也能感知到電信壟斷的存在。近幾年連續被消費者協會點名批評的各類電信霸王條款、百姓希望取消但直到今年“愚人節”才能全部下調到位的手機漫游費、居高不下的電信資費、仍在頑固收取的固定電話初裝費、居全球首位的上網費等哪一樣不是壟斷的表現。撇開這些問題不談,大談有了競爭就不存在壟斷是不是有漠視民生疾苦之嫌呢?
京ICP備13018232號-3 |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30016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京B2-2020355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10425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0541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京)字第181號 | 出版物經營許可證京零字第220018號 | 京公網安備11010702000076號
網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