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兩會”發出強烈訊息 搞亂中國純屬妄想
香港《文匯報》3月11日發表社論稱,吳邦國在涉及國家根本制度等重大原則問題上擲地有聲的表態,與“兩會”發出的改善民生的訊息,是中國對中東北非局勢動蕩作出的清晰回應:一是將大力改善民生,二是堅持基本政治制度不動搖,那種因為民生困苦引發改變政治制度的動亂不會在中國出現。今年“兩會”在民生政治問題上傳達出“軟的更軟,硬的更硬”的重要信息。“軟的更軟”就是全面改善民生,增加人民幸福感;“硬的更硬”就是中國不會改變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制度,在這一重大原則問題上絕不動搖。這兩大訊息,是對境內外妄想搞亂中國的人的當頭棒喝,徹底粉碎他們的幻想。
新加坡《聯合早報》:中國經濟從“量的增長”向“質的增長”轉變
《聯合早報》3月7日刊文稱,近些年來,中國各級政府和國有企業在“發展是硬道理”的名義下,以經濟發展為第一要務,自是無可厚非,也確實為改善國計民生做出了一定的貢獻。然而,其中也不乏“唯增長率至上”,盲目發展、超限擴充,既不利于經濟正常發展,也給人民造成沉重負擔,激化社會矛盾。中國政府把“十二五”期間的年均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率定在7%的預期目標,顯然是要把中國經濟從“量的增長”引導向“質的增長”的新階段,用溫家寶的話說就是要“明顯提高質量和效益”。此舉應該也能從根本上緩和“GDP主義”發展模式所衍生的諸多社會問題。由此來看,中國基本已經確定了從發展中求穩定,在穩定中謀發展的道路。由于今日之中國,已非吳下阿蒙,而是一個對全世界都有影響力的大國,在接下來五年里,中國發展的順利,不僅對中國本身有好處,也將惠及全球。
韓國《朝鮮日報》:中國欲從“煙囪大國”轉向“綠色大國”
《朝鮮日報》10日刊文稱,中國從2010年開始,看到金融危機后西方國家的沒落后,改變了其發展戰略。中國決心從“生產大國”轉變為“消費大國”,并從“煙囪工業大國”轉變為“綠色大國”。在從今年開始實施的“十二五”規劃中,中國領導人明確表明了將中國改變為“綠色大國”的戰略。即,將新能源、新能源汽車、節能環保、生物、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制造產業等七大產業培養成世界第一。中國政治領導人言出必行。上述七大產業目前在中國GDP中所占比重僅為2%。中國計劃,將這一比重到2015年和2020年分別增至8%和15%。
歐洲《歐洲時報》:改革收入分配必須調整利益格局
歐洲最大的華文報紙《歐洲時報》10日發表評論文章稱,從此次政府工作報告和“十二五”規劃草案來看,中國領導層的目標已經非常明確,但應該清醒地認識到,要實現這一目標仍有很大的難度。收入分配改革的說法并非始于今日,之所以喊了這么多年卻一直未能實現,顯然與形形色色的阻力有關。毫無疑問,要改革收入分配,就必須對相關利益格局做出重大調整,包括政府、企業和民眾收入在整個國民收入中各占比重到底應為多少合適,以及如何避免因提高工資標準而引發的“加薪潮”助推通脹等等,一系列難題需要政府和社會整體去攻堅拔寨。
外媒相關報道選摘(3月7-11日)
| 日期 |
媒體 |
標題 |
| 3月11日 |
《文匯報》(香港) |
《“兩會”發出強烈訊息 搞亂中國純屬妄想》 |
| 3月7日 |
《聯合早報》(新加坡) |
《中國“兩會”既要穩定也要發展》 |
| 3月10日 |
《朝鮮日報》(韓國) |
《從“黑貓”到“綠貓” 中國新發展戰略》 |
| 3月10日 |
《歐洲時報》(歐洲) |
《改革收入分配必須調整利益格局》 |
京ICP備13018232號-3 |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30016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京B2-2020355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10425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0541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京)字第181號 | 出版物經營許可證京零字第220018號 | 京公網安備11010702000076號
網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