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義網3月10日訊(記者 呂衛紅)今日下午3時,十一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第三次全體會議聽取高院、高檢工作報告。正義網聯合騰訊網邀請專家馬懷德就兩高工作報告中的相關問題進行連線解讀,以下為連線實錄:

馬懷德資料圖片
馬懷德: 重建司法公信力 需“兩高”齊努力
記者:今年兩高報告您最關注哪一部分?去年全國法院受案數首次突破了千萬大關這意味著什么?
馬懷德:今年“兩高”報告我最關注的有兩部分,一部分就是“兩高”在應對金融危機解決民生問題、解決司法不公和腐敗方面有什么舉措和進展;另外一方面我關心的就是社會公眾對于公平正義的需求、對司法公正、司法廉潔的需求不斷地增強,人們的期待值很高。“兩高”在這方面有什么樣新的舉措能夠滿足人們的期待。
我看了“兩高”報告之后,我覺得兩方面的問題都有所回答,而且有些問題就像你說的是用數字說話,回答的還是比較全面的,我想公眾也是能夠意識到最高法院、最高檢察院它們所采取的一些舉措,對經濟社會的發展、對社會公平正義有所推動、有所促進。
一個就是社會公眾覺得法院最重要的一個作用就是社會正義的最后一道防線,也是社會穩定的平衡器。所以法院受理案件大贈,特別是突破千萬“大關”,我認為這是法院發揮司法公正、社會公平正義作用的一個重要跡象,應該值得肯定。法院受理的案件數量多,說明人們對司法的公正、司法的信賴在增強,也說明這個法院能夠比較好的履行好自己司法裁判的職責。
尤其是涉農案件、金融案件、經濟犯罪案件這些上升得比較快、增加的數量比較多的這類案件,可以說明社會生活中的糾紛、問題發生之后,司法機關能夠及時的應對,讓司法機關成為解決這類問題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渠道,這是一個法治社會應有的渠道,也是確確實實有重要的意義和作用。
司法腐敗致公信力受損
馬懷德:信訪案件的下降,特別是下降的幅度比較大,這應該是從兩方面說:一方面有相當一部分過去走信訪途徑解決的問題,現在進入了司法途徑,由法院來解決,說明法院應對社會問題、應對金融危機的主動性增強了。原來該受理但是沒有受理的案件現在已經正式進入了司法的渠道,這是應該給予肯定的一個現象。
但另外一方面我們說信訪案件急劇的下降有沒有一些人為的因素?明年是不是會繼續下降、下降的幅度有沒有這么大,有沒有新的變化,我們不得而知。
直面自身問題有助于重建司法公信力
馬懷德:再一個,我比較關心的就是司法腐敗的問題,實際上這次最高法院的報告里面也直面司法腐敗的問題,做了一些我認為比較客觀、比較清晰、比較誠懇的描述,注重到了司法隊伍自身建設問題和從嚴治院的問題。這實際上是應對司法公信力危機的一個重要舉措,特別是“黃松有案件”之后,黃松有副院長被查處之后,社會各界對司法機關的廉潔度、司法公正給予了高度的關注,在這樣的背景下,最高法院能夠及時的出臺一些措施,比如說出臺了一個加強法院反腐倡廉建設意見、出臺了五條禁令,我覺得還是有相當的針對性的。我們只是期待五條禁令不要成為一時的禁令,而是應該長期制度化,就是把司法人員的倫理道德和他的職業規則不斷地完善,上升為法律。使得司法的公正有一個最堅實的基礎,那就是司法人員的清廉、司法人員的道德和倫理都大幅的提升。
因為“黃松有”案件是去年發生的,現在司法機關積極應對,效果什么時候能顯現呢?我們希望在明年的報告里面能看到效果。
檢察機關監督效果明顯
馬懷德:最高檢察院的報告我看了之后也有這么幾個體會,最高檢察院每年的報告有一個特點,因為它跟法院不一樣,法院是要滿足兩方當事人的意見;最高檢察院主要還是針對違法犯罪行為提起公訴進行檢查監督。我看到今年的一個特點就是瀆職侵權案件的查處力度在增強,而且數量也比較多,增加了10.1%。人數處級干部是2687人,省部級4人,我沒有和去年做比較,但是我感覺在瀆職侵權查處力度是增強了,而且比例也增高了。這次也明確列舉出來了哪些瀆職侵權是重點案件,比如環境監管失控、藥品安全監管失控、食品安全監管失控,這些瀆職案件得到了有效的查處,說明檢察院有比較重大的舉措。
另外一個數字能夠體現出來的變化就是對偵查機關的監督,對于偵查機關不應該立案而立案的增加了42.2%,對應當立案不立案的督促立案達到15.9%,說明檢察院對公安機關監督的力度在加大,從間接意義上來講反映的是司法的公正,監督了公安機關依法行使職權,保證該立案的立案,不該立案的不立案,這樣保證了當事人的權利,當然逮捕的數量也在增加,特別是對于偵查機關濫用權利的達到了2萬多起,增加了43.8%,說明檢察機關對于偵查活動中的違法行為,監督的力度在增加、效果在顯現。
“躲貓貓”案反映監督不到位
馬懷德:我覺得這個是非常必要的,無論是采取強制措施還是限制財產權利,它是必須給予有效的監督,像是“躲貓貓案件”反映出來的問題就是檢察院對監獄、看守所的監督還是有不到位的地方,最高檢也說了“牢頭獄霸”的現象已經長期存在了,之所以長期存在最主要的一個問題除了看守所、監獄在內部管理不嚴之外,我們專門駐守看守所、監獄的檢察人員是不是盡到了自己的職責、履行了監督的職責,這要打一個問號。我想這是未來檢察機關要著重改進的一個方面,你不僅要對偵查活動進行有效的監督,而且要對監獄、看守所的監管也要給予監督。
加強與學界交流 提高專業水平
馬懷德:還有一點就是檢察院在報告里面提出要加強隊伍專業化的建設,要選任法學專家、學者到檢察機關掛職,我認為這是檢察院一直做得比較好的,尤其是跟其他的司法機關相比,它很早就開始,而且已經形成制度了,對于提高推動隊伍專業化的建設、嚴把入口、加強跟高校人才培養的關系,我們學校現在就有7、8個教授,到北京市各級檢察機關擔任副檢察長等掛職工作,它對于推動檢察機關人才隊伍的建設、提高專業水平有很大的意義,這是檢察機關做得比較好的地方。
這次最高檢察官也承認對于民事訴訟的審判比較薄弱,以后還需要探索具體的措施,完善對民事訴訟法律監督的范圍、程序和方式,我個人的具體建議就是加快修改《行政訴訟法》把檢察機關對刑事訴訟一些探索行之有效的措施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來,比如公議刑事訴訟,這是非常重要的監督方式,可以立法加以確認。對于行政訴訟具體措施上也應該進行監督,保證行政訴訟的合法。
嚴查瀆職侵權案是個大趨勢
記者:我看到今天報紙上說到姜建初在回答機制問題的時候說過“瀆職侵權案件的調查是我們今年工作的重點”,包括在過去的一年最高檢直接介入的瀆職案件也比較多,這是否是一種趨勢呢?
馬懷德:我覺得是一種趨勢,因為檢察機關的法律定位就是法律監督,法律監督是分為兩個方面:一個是對行政機關的違法侵權刑法,特別是積極的、主動的越權的違法行為進行有效的監督。更多的還是要對行政機關的組織行為進行有效的監督,這幾年反映出來很多的礦難、安全事故的發生,跟行政機關監管不利是直接相關連的,如果檢察機關嚴格按照法律規定,可以很大程度上防止這些瀆職侵權案件,會更好的維護老百姓的合法權益。現在看來檢察機關過去監督手段、監督措施都不是非常的到位,所以效果就不是很彰顯,我希望通過檢察機關內部制度的完善,也能夠充分地爭取社會各方面的意見,更好地履行監督的職責。
記者:好的,謝謝馬老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