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數字革命”驅動新時代法律監督提質增效
最高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 張雪樵
數字時代,未來已來。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建設數字中國,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加快建設數字中國,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審議通過的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中決定組建國家數據局……隨著經濟社會數字化水平的提高,一個大規模產生、分享、應用數據的時代已經開啟。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大數據發展日新月異,我們應該審時度勢、精心謀劃、超前布局、力爭主動。《中共中央關于加強新時代檢察機關法律監督工作的意見》對數字檢察工作提出了更具體要求:“運用大數據、區塊鏈等技術推進公安機關、檢察機關、審判機關、司法行政機關等跨部門大數據協同辦案。”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和黨中央關于數字中國建設的決策部署,2022年6月,全國檢察機關數字檢察工作會議在杭州召開,對統籌推進檢察工作信息化、加快數字檢察建設作出部署,提出以“數字革命”驅動新時代法律監督提質增效,以檢察工作高質量發展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2023年3月17日,最高人民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應勇在全國檢察機關學習貫徹兩會精神電視電話會議上強調深化實施數字檢察戰略,構建“業務主導、數據整合、技術支撐、重在應用”的數字檢察工作機制,以數字革命賦能法律監督。
數字社會帶給我們的是一種結構性的變化,或者說是時空維度的變化,檢察官辦案也必須適應從傳統到現代的變化。數字檢察的千里之行,一定始于我們全國檢察一張網和檢察業務應用系統2.0盤中的大數據;真正的數字檢察就要建在我們每一個業務條線,每一位檢察官辦案的細節上。數字檢察是一項大工程,依靠點點滴滴積累,在所謂小切口上建大廈,一線千軍牽萬馬。這“一線”就是辦案的一線檢察官,有多少辦案的小切口就需要多少個數字模型,誰去研發模型,誰去啟動程序?唯有辦案一線的千軍。離開業務需求談數字檢察,一定是事倍功半,或者是一堆廢銅爛鐵。
雖然數據不是證據,但是我們只要捕捉到了數據的異常,就像獵人看到了獵物的影子。如果說大數據是數字檢察的富礦,那么,什么樣的數據可以淘金,是在鄰居的田里,還是在自家的地里?如果說大數據監督模型是數字產品,那么,這個產品是在技術工程師的鍵盤上,還是在檢察官的卷宗里?依托檢察業務應用系統2.0建設,我們已經有效將檢察系統的數據統起來,“業務數據化”完成了萬里長征的第一步,在進一步共享執法司法數據的同時,更重要的是必須實現“數據業務化”,其深刻內涵在于圍繞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法律監督的深層次需求,把雖活躍但總體還沉睡著的各類海量數據喚醒,讓它們按內在規律鏈動起來,進而實現關聯分析、深度挖掘,為強化法律監督、深化能動履職、做實訴源治理提供系統性依據,推動檢察機關由傳統的“被動受案、個案辦理”監督辦案模式向“主動辦案、類案辦理”轉變,繼而通過類案監督向參與社會治理監督辦案模式延伸。這是以“我管”促“都管”的具體體現,是檢察官胸懷“國之大者”的具體實踐,更是檢察工作現代化的應有之義。
媒體是前沿數字技術應用最廣泛的領域之一,能夠靈敏捕捉數字技術與檢察工作的結合點!稒z察日報》作為最高人民檢察院機關報,緊跟時代步伐,統籌推進數字檢察戰略和融媒體戰略,成立檢察大數據研究院,創立《數字檢察》專刊,這是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和全國兩會精神的具體舉措,也是落實數字檢察戰略的具體實踐。數字檢察是一項新的工作,媒體的宣傳和引領格外重要,《數字檢察》?獜囊韵滤膫方面做好工作:一是要敏銳發現和報道數字檢察工作推進中的先進典型,用好的典型去引領、促進和推動數字檢察工作落實;二是要宣傳好具有推廣價值的數字檢察案例,供各地在運用大數據進行監督辦案中學習和借鑒;三是關注數字技術領域的最新發展和成果,共同探討新技術在檢察機關的轉化和應用;四是大力向社會宣傳推廣數字檢察工作的理念和成績,為數字檢察戰略營造良好的社會輿論氛圍。各地檢察機關也要增強數字檢察工作意識,積極實踐、主動投稿,共同講好數字檢察故事,助力檢察機關更好地履行法律監督職責,讓全社會見證檢察工作現代化的生動實踐。相信《數字檢察》?欢〞蔀闄z察機關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的新陣地,成為傳播國家大數據戰略、數字規劃、數字思維的新媒介,成為宣傳數字檢察理念、思路、模式的新載體。在社會各界和廣大讀者的支持下,《數字檢察》?欢軌蜣k出自己的特色,取得良好的政治效果、社會效果和法律效果。
路雖遠,行則將至;事雖難,做則必成。希望數字檢察事業在《數字檢察》?墓呐c呼中開辟新路,結出碩果,為以檢察工作現代化服務中國式現代化貢獻力量。
京ICP備13018232號-3 |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30016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京B2-2020355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10425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0541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京)字第181號 | 出版物經營許可證京零字第220018號 | 京公網安備11010702000076號
網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