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國立之子張默吸毒被抓,警方已立案處理
新京報快訊(見習記者郭永芳)今日,柯震東、房祖名被爆出因涉毒被北京警方控制,柯震東是今年以來第10位在京涉毒被抓的藝人。針對近年來明星吸毒丑聞層出不窮現象,專家認為懲戒力度不夠,明星的“生活作品”比“熒屏作品”更需要責任擔當。
觀點一:網友思想多元化
新浪網在8月12日發起的一項調查顯示,對“高虎吸毒被抓你怎么看”這一問題,65.6%的網友表示“不稀奇”,17.8%的網民認為“無所謂”。為何大多數網友對明星吸毒事件呈現疲態?清華大學社會學專家認為,網友對此事的冷淡態度至少說明以下三個問題:一是此類事件尚未超出網友的心理接受范圍。他們對于娛樂圈早已見亂不怪。二是娛樂圈對網友的影響是有限度的,他們對明星的期待與美好人生無關。三是網友的思想越來越趨向于多元,尤其受自由主義影響,注重個體價值,對于明星的個人選擇如吸毒等行為會表達理解
觀點二:懲戒力度不夠
不少吸毒明星在被抓后,往往還能東山再起。正是因為翻身太容易,類似事件才越來越多。2009年5月份,滿文軍因吸毒被抓,被視作其演藝生涯的末路,但他很快就復出,先借電視劇《為愛高歌》邁出第一步,吸毒事件5個多月后,他在成都演出并將所得款項全部用于慈善,其間又做了相當多的慈善活動,最后參加《我是歌手2》,成功“漂白”。另一位吸毒復出的演員是張默,他在獲釋后迅速前往電影《一九四二》的片場拍戲,星途并沒有受到多大影響。為何明星吸毒屢犯?中央財經大學心理學教授認為,懲戒力度不夠。明星偶像作為公眾人物,承擔著社會責任,影響、引領社會風尚,一旦觸犯法律和道德底線,應嚴肅處理。
觀點三:現實比熒屏更需要責任
“有些明星并未意識到他們的‘生活作品’比‘熒屏作品’更需要責任擔當。”社會學家周孝正接受媒體采訪時稱,“明星們塑造的藝術形象特別是一些優秀人物形象,容易使受眾對他們產生隱性認同。他們的聲望與號召力,常常可以影響社會各階層、各年齡段的群體。倘若明星們對自己的‘生活作品’玩世不恭,輕者會使人產生認知錯位,重者會導致‘粉絲’們紛紛效仿,造成惡劣的社會影響。因此,眾目睽睽下的明星們有義務塑造好自己的‘生活作品’,做到‘表里如一’。”
網友如何看待明星吸毒?
針對柯震東吸毒被抓,整理粉絲留言發現,可以歸納為三種觀點。理智派認為,“如果壓力大就可以吸毒的話。這世界不亂了套嗎?吸毒就是不對的,希望他能改掉這個惡習。” 也有明星的支持者稱,“這是自我的一些排解煩惱方式,只不過每個人用的方法不一樣,喜歡你演的那個陽光大男孩,我永遠支持你。”此類新聞事件當然少不了那些調侃的網友,“為啥只有娛樂圈吸毒?因為別的圈都吸不起……”
京ICP備13018232號-3 |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30016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京B2-2020355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10425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0541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京)字第181號 | 出版物經營許可證京零字第220018號 | 京公網安備11010702000076號
網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