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個人簡介:余華芬,云南省宣威市人民法院審判監督庭庭長。她主審和參與審理案件超過3000件,無一矛盾激化、無一上訪纏訴、無一錯判超期,27年的工作中, 因工作成績突出,先后被授予“全國優秀法官”、云南“巾幗建功示范標兵”、云南“最美法官”、“云嶺楷模”等榮譽稱號。
云嶺山脈烏蒙山麓的滇東北重鎮宣威市,是滇、川、黔三省經濟文化交會的重地,素有“入滇第一關”、“云腿之鄉”的美稱。宣威市境內最高海拔2864米,最低海拔920米,總面積6070平方公里,轄28個鄉(鎮、街道)356個村(居)委會,居住著漢、彝、回、苗等26個民族,總人口152萬余人。宣威市下轄28個鄉鎮(街道),356個村居委會,轄區人口152萬人,農村人口和外來流動人口較多,周邊環境復雜,涉及的刑事案件量多面廣。
近幾年,刑事審判庭成為宣威市法院每年案件數量最多的部門,案件數量增多,辦案難度加大,新類型案件的增長,庭里的6名法官每年要審理500多件案件。
余華芬調到刑庭那年,從沒有辦過刑事案件的她卻擔起一件大要案的審理。杜某在宣威某煤礦,經常敲詐勒索,調戲婦女,當地人避之不及,后因在一家小酒店勒索時遭到當事人李某的反抗被打死。
余華芬剛從辦公室調到刑事審判庭,就接手了這個案件。打死惡徒的被告人將被如何處置?當時有兩種聲音,一種觀點認為,即使死者是個惡徒,被告人也應該判幾年刑。另一種觀點認為,被害人雖然被打死在被告人的小館子里,是因被告人已經處于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背景,面對被害人的勒索搶奪,被告人在反抗中打死被害人,不但保護了自己的生命和財產,而且還為民除了害。
余華芬對該案發生的背景和當時被害人被致死的特定環境作了細致的研究,在認真查閱相關法律法規后,通過結合實際審慎思考,宣判被告人無罪。這個案例,在當時被多家媒體進行報道。《人民法院報》先后刊載《死于正當防衛下的暴徒》的長篇紀實和《是正當防衛還是故意殺人》一文的討論,通過討論,專家學者和實務界人士對李某宣告無罪的判決給予了充分認可。
如今,余華芬仍清楚記得審理該案時的情景:“這個案件在當時影響較大,社會壓力和心理壓力都不小,但通過庭前的細致工作,我想只要把事實弄清,心里是有底氣作出這個判決的。”
2013年12月,法院受理了一起30多名被告人的團伙盜竊案。負責審查立案的立案庭副庭長李萍回憶說:“當時,這個案件卷宗是檢察院兩名同志開車搬來的,我是從審監庭借了一臺小手推車才把卷宗搬到刑庭的!碑敃r擔任刑庭庭長的舒承宏回憶說:“你想想,30多名被告人,要涉及多少家庭?那段時間,托人找關系疏通的、打探消息的絡繹不絕,誰承辦這個案子,誰就會在宣威得罪一大片人!庇嗳A芬主動請纓審理這起團伙盜竊案。這起30多名被告人在多地流竄盜竊微型車的案件,案情復雜,被告人人數多,半個月的時間里,余華芬翻閱了厚厚的卷宗,對每一名被告人的犯罪事實進行核實,查閱法律法規,反復琢磨,認真準備庭前的工作,按照量刑規范化,結合每個被告人的犯罪情節,對30多名被告人分別判處有期徒刑十三年至緩刑不等的刑期。
余華芬看似柔弱,卻有一股“拼命三郎”的男兒氣,從不拈輕怕重。在刑庭,她主動承辦大案難案,成為宣威法院多年來審結刑事案件最多的法官,成為該院刑事審判工作的“元老!北煌聜兎Q為“法官中的鏗鏘玫瑰”。
余華芬深知刑事審判生殺予奪,責任重大,只有客觀公正地辦好案件,才能經得住檢驗,為此,她傷害過親情、失去過友情,遇到被當事人辱罵,甚至發短信威脅,但是她堅信自己的公平公正,無怨無悔。余華芬說:“刑事審判,就是通過國家審判,懲惡揚善,樹立正氣。如果我們的社會,我們的法官,不能秉公辦案,沒有一種正氣,就沒有社會的和諧安寧!相信曾經誤解我的親友們會理解我的。”
法官余華芬“辦案隨感”:
● 法官不是“官”,但有時比官還要“官”。當我接到說情電話時,我就得先用法律的天平來掂量自己,再用事實和法律來評判案件事實。
● 就法官而言,辦一件成功案件可以轟動一時,但錯判一件案件可以毀滅一生。為了既不毀他人,又不毀自己,辦理的每一件案件只能慎之又慎。
●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就我一個女法官而言,只有在家庭中扮演好孝女、賢妻、良母的角色,在辦案中才有當好法官的本領。自古以來,忠孝不能兩全,但我還是竭盡全力。
●法槌要敲出和諧之音,就得有大師的水準,因此每一次法槌落地之后,我都在認真總結,對當事人認真做好解疑釋惑和疏導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