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革中央主席萬鄂湘。資料圖
正義網北京3月6日電(記者 謝文英)“中央出題,民主黨派組織政協的社會法制委員會積極參與,然后撰寫調研報告。這種調研方式激發出的法治推動作用是無窮的。”新當選的民革中央主席萬鄂湘在今天下午舉行的全國政協十二屆一次會議首場記者會上,向中外記者介紹了民主黨派參政議政的路徑。
“隨著依法治國方略實施的不斷推進,近幾年,社會和法治成為民革中央參政議政的重點。”萬鄂湘以數據加以說明:每一屆政協大會開幕的時候,民革中央提交的提案四分之一涉及社會和法治,議題包括住房保障、醫療保險、司法體制改革、公益訴訟、農村法治環境建設等方面。
民主黨派是如何推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這個問題引起數百家中外媒體的興趣。“我們有一個提案叫水資源的司法保護,這是民革中央在全國政協十一屆一次會議上提出的。觀點就是建議按照中國海事法院的管理體制成立專門管水的或者專門的環境保護法庭。”萬鄂湘舉例說明。
“大家可能要問,為什么要按海事法院的體制呢?”萬鄂湘解釋說,中國的法院一般是按行政區劃設置的,唯獨海事法院是按流域設置的。這樣便于統一司法標準,排除各種干擾。
萬鄂湘說,提案產生了積極效果。比如,貴陽率先設立了環境保護法庭,把貴陽市的三大庫區全部由一個法庭管起來,突破了行政區劃的概念。隨后,昆明的滇池也專門成立了環境保護法庭,江蘇無錫的法院也成立了專門的環境保護法庭。不過,這些都是表面現象,更重要的是,這項提案助推了環境公益訴訟制度的產生。
此外,民盟中央主席張寶文、民建中央主席陳昌智、民進中央主席嚴雋琪、農工黨中央主席陳竺、致公黨中央主席萬鋼、九三學社中央主席韓啟德、臺盟中央主席林文漪和全國工商聯主席王欽敏,分別介紹了其所在民主黨派、全國工商聯的特點和作用,并同記者暢談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