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回放】
2012年8月14日,中央組織部介紹十八大代表選舉工作情況時透露,黨的十八大代表選舉首次規定對初步人選實行差額考察,考察中廣泛聽取意見,注重了解黨員群眾的公認度,對不符合代表條件的人選及時進行調整。為確保代表質量,在程序上,代表要經過層層篩選。比如,在推薦提名環節,如果不被多數基層黨組織和黨員推薦,就不能被提名;在組織考察環節,實行差額考察;考察之后,對代表候選人初步人選名單進行公示;公示當中,如果黨員群眾有反映,經過核實屬實的,要進行調整;在確定候選人預備人選環節,召開全委會以投票方式確定人選;最后召開代表大會或代表會議選舉代表時,確保差額比例多于15%。通過各環節的篩選,防止“帶病提名”。
中組部制定了十八大代表產生流程圖,發給每個選舉單位供遵循。各選舉單位采取分名額推薦或全額推薦方式推薦提名代表人選。有11個省市采取全額推薦方式,每個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可以按照分配給該省的代表名額,跨地域、跨行業推薦自己認為適合的黨員作為代表人選。
無論是分名額推薦提名還是全額推薦提名,人選都要經過基層黨組織和黨員群眾的推薦提名才能產生,而且每一輪醞釀還要再返回聽取下一級基層黨組織和黨員群眾的意見,凡是未經過多數基層黨組織和黨員推薦提名的,不能作為人選。
【事件影響】
15%的差額比例,至少從“海選”層面可以增加代表來源,有助于保證選舉質量,增強黨代表的代表性,無疑是黨內民主的較大進步。
專家認為,黨員行使權利的最重要途徑是選舉,而最有效的方式無疑是差額。相對于等額選舉,差額選舉引入競爭,有助于選出真正關心黨內事務和有議事能力的代表,這是對民意的尊重,也是黨內民主進步的體現。
但在個別單位的代表選舉中,仍然出現“大家不熟悉的當選,熟悉的反倒落選”情況,這使得差額選舉沒有產生實效。由此,中央黨校黨建部主任王長江認為,要真正產生實效,就必須有實質性競爭。不過,總體而言,他認為此次選舉的民主探索頗有意義,值得在未來黨的工作中進一步深入,并將之制度化。
據悉,黨的十八大代表選舉中,共有11個省市將黨內公示范圍擴大至公共媒體。在專家看來,將選舉過程納入公眾監督,是值得鼓勵的民主進步。
【各方觀點】
中央黨校教授陳雪薇:此次選舉在提名時允許兼顧方方面面的人,擴大了差額比例,加上更嚴謹的選舉程序,就比較能保證選舉質量,這實質上就反映出黨內民主的進步。
——2012年8月24日《中國新聞周刊》
復旦大學國際關系與公共事務學院教授、選舉與人大制度研究中心主任浦興祖:黨的代表大會制度對于黨內民主的意義就如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對于國家民主的意義,都是極其重要的。十八大代表堅持差額選舉,意味著中央充分認識到了黨內民主的重要性。
——2012年7月26日《人民日報海外版》
上海市社會科學“黨的建設理論與實踐”創新研究復旦大學基地副主任鄭長忠:十八大代表實行差額選舉,表明黨內民主程度越來越高,黨員權利進一步增加,因為選擇的空間更大了,而且代表的產生“幾上幾下”、反復醞釀選擇,其中的淘汰比例并不小。
——2012年8月15日《第一財經日報》
京ICP備13018232號-3 |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30016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京B2-2020355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10425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0541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京)字第181號 | 出版物經營許可證京零字第220018號 | 京公網安備11010702000076號
網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