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上內蒙古拜師“羊倌兒”
王軍是警界第一批足跡鑒定專家,創造性地寫出了我國最早的足跡鑒定教科書。
早在20世紀60年代末,內蒙古自學成材的足跡鑒定專家馬雨林在北京現場演示了如何以足跡判斷人的年齡、身高和體態。當時二十出頭、在刑警隊做刑事技術員的王軍看罷興奮不已,如果學到這門技術,看看腳印就能大致確定嫌疑人范圍,偵查員再也不用一有案子就把18歲到60歲的人都摸排一遍了。
就這樣,王軍買了張火車票,赴內蒙古拜師,一待就是8個月,和馬雨林同吃、同住、同出現場,終于學到了這門絕技。馬雨林老人不識字,小時候給人放羊,羊一丟就挨打,久而久之,他學會順著雜亂的羊蹄印找到被偷的羊,后來竟能通過人的腳印判斷出偷羊賊的大致年齡和身高,有時還能找到偷羊賊。新中國成立后,內蒙古警方聘馬雨林為刑事技術員。
牛刀小試
擒住色狼 銀鼠
帶著初學成果,王軍回京小試牛刀,竟屢試不爽。一起強奸案中,他第一次用足跡判斷出嫌疑人。偵查員按他定的范圍設網,嫌疑人一路走來,并沒穿他說的松緊口布鞋。“沒錯,就是他”,王軍很自信。嫌疑人很快交待了犯罪情況。隨后北京某地丟失了一批銀錠,王軍根據現場腳印說疑犯是個趕大車的,因為他們總跟在車的一邊,兩只腳總是下意識地分著。案子破了,果然是個車把式。大家都說王軍神了。
最早成書
苦修絕藝十一年
一時間,全國各地警方慕名而來求助的多起來。遇到搞不懂的,王軍就背上石膏的腳印拓模上內蒙古找師傅。前后五六年時間里,他北上十幾次,有時還把老人接到北京。每月40幾元的工資除了留十幾元吃飯,剩下的全孝敬了老人。老人也把掌握的一切毫無保留地給了這個誠懇忠厚的年輕人。
周末,王軍騎上自行車到農村,觀察行人留在土地上的腳印;平時,他不滿足于研究成趟足跡,結合北京道路實際研究具有北京特色的單個足跡。他把足跡逐一分類,條狀、曲線狀、弓狀、角狀等十幾類足跡圖案在他手上漸漸成形。大熱天里,他腳下放盆水,頭上頂塊濕毛巾,寫出新中國第一部足跡鑒定教科書《步法追蹤普及教材》。從初學到成書,11年過去了,他為民警破案找到了一條捷徑。
“是馬老開了先河”,采訪時,王軍堅持不肯把自己將馬雨林實踐經驗理論化、系列化的過程推到前面,他推自己的師傅。
京ICP備13018232號-3 |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30016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京B2-2020355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10425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0541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京)字第181號 | 出版物經營許可證京零字第220018號 | 京公網安備11010702000076號
網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