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活著,可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可他還活著。”
蔣慶——白云區人民法院一名普通的女法官,她的死震動了共和國最高審判機關;她的死,令多少人為之潸然淚下。人們說:“蔣慶,沒有死,她仍活在千千萬萬人的心中。”
5月18日上午,貴陽市景云山悼念大廳音樂哀婉,黑幛如云……悲痛的人們一遍又一遍地呼喚著:“小慶走好……,小慶走好……!”一聲聲悲戚的呼喊分明是廣大群眾和同事們寄托哀思的心聲!
38歲正是人生工作,為人民建功立業的大好時期,蔣慶卻猝然倒下了,倒在了一個令人無法理解,被她歷盡艱辛幫教長達10年的人手中。啟靈時,天空忽然下起了大雨,仿佛也為英年早逝的蔣慶鳴不平。在場的群眾哭著說:“‘天公’也為好人落淚!”
1987年,蔣慶畢業于貴州大學法律系。1988年7月調到白云區人民法院工作。16年來,她淡泊名利,剛正不阿,秉公執法,經她親手辦理和參加合議庭審理的2000多個案件,無一件是冤假錯案,她先后多次被省市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評為“先進工作者”、“優秀法官”和“辦案能手”。她以其質樸的工作作風,過硬的業務素質,強烈的責任感和敬業精神,詮釋著一個基層普通法官一心為民的不盡情懷。
今年5月12日下午1點30分左右,刑滿釋放剛四個月的趙湘陽,攜刀竄到蔣慶的家向蔣慶要錢,遭到拒絕。趙即對蔣慶實施捆綁,強行索要。蔣慶大聲對其進行斥責和警告,趙怕罪行敗露,加之又對蔣慶10年前擔任審判長審判其搶劫犯罪被判12年勞教一事心懷積怨,趙湘陽拔出隨身攜帶的尖刀向蔣慶連刺10余刀,將蔣慶報復殺害。一位深受廣大群眾信任和同事喜愛的優秀法官就這樣永別了人世,留給人們的是無盡的哀思和惋惜……
“我就是我,干任何事不能昧著良知,法律如果失去了公正,還有什么尊嚴可言。”
蔣慶辦案最不講情面,這在白云區人民法院是出了名的。她常說:有理走遍天下,無理寸步難行。以至于一些親朋好友說她是“鐵板一塊,不進油鹽”。
1999年初春,在省人民醫院工作的二姐有位最要好的朋友因一樁經濟糾紛告到白云區法院,案件恰好又在蔣慶手里。二姐出面請她幫忙,判決時若給予關照,對方承諾官司過后將蔣慶的住房免費裝修,且決不食言。蔣慶聽后很生氣,沖著二姐說:“請轉告你的朋友,這萬萬辦不到。”蔣慶辦案不講人情,她的“犟”脾氣經常不被人理解,以至一些要好朋友勸她辦事“能方則方,能圓則圓”,不要太認真。蔣慶對朋友們的勸告不置可否,淡然一笑:“我就是我,干任何事不能昧著良知,法律如果失去了公正,還有什么尊嚴可言。”
1997年初,她愛人嚴再林的侄女經人介紹到一紙箱廠上班,待遇很好,當時,紙箱廠老板與妻子正在鬧離婚。老板找到蔣慶,希望她在分割夫妻財產時少分點給對方。蔣慶經過多次調解無效后,依法判決離婚,并判決女方應得10多萬元的財產。女方事后跑到她的辦公室激動地說:“蔣法官,你真是公正、公心啊!維護了我的合法權益,不是你,我哪能得到自己應得的一份啊!”蔣慶作出判決后,第二天在送達判決書之時,將自己的侄女也從紙箱廠帶走,送到上海打工去了。
蔣慶在一篇文章中寫到:“我希望我能夠有主意,有序地主持庭審,使其成為一個能夠作出公正判決的法庭。同時,也能讓所有當事人感受到公正和客觀。”16年來,蔣慶經手和參加的2000多個案件沒有出現一件冤假錯案。
“縱然借我10個膽,我也不會利用職權與當事人作交易,給法官的臉抹黑。”
“大蓋帽,兩頭翹,吃了被告吃原告”,這是人們對個別法官貪贓枉法,利用職權對當事人索賄受賄的辛辣諷剌。
蔣慶辦公室的玻璃板下壓著一張已經發黃的信紙,上面寫著,“錢不可貪,文不可抄,師不可罵,友不可賣,官不可討,上不可媚,下不可慢,風不可追,天不可欺”,這36個字,字字擲地有聲,可以看出她對做人、做事的理解和對人生坐標的把握是多么的嚴謹。
2003年5月,蔣慶審結了一起合伙糾紛案,原告王某官司勝訴后心情激動,他來到蔣慶辦公室,乘蔣慶接電話的時候,將一沓厚厚的牛皮紙包悄悄放在辦公桌的一角并用報紙蓋上,蔣慶接完電話已不見王某的身影,她收拾桌上的東西時發現有一個脹鼓鼓的牛皮紙包,打開一看是很厚的一扎百元大鈔。她立馬追下樓,找到王某對其進行嚴肅的批評。“蔣法官,你讓我官司贏了,我該感謝你。”“官司輸贏靠的是事實和證據,而不是靠金錢。”蔣慶嚴肅指出。隨后又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真正象蔣法官你這樣清廉的人實在太少了,你是包公再世啊!”王某淚眼汪汪,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緊緊拉住蔣慶的手……
守住清貧,耐住寂寞并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的,可蔣慶做到了。
遇害前的一個周末,蔣慶帶上愛人和孩子去探視父母,夜深人靜時,父女倆探討學習,談論工作,父親提醒她要隨時反思自己有沒有不廉潔行為。她說:“爸,您是知道女兒的,縱然借我十個膽,我也不會利用職權與當事人作交易,給法官的臉抹黑。”今年初,白云區人民法院紀檢機關對單位職工進行行風檢查時,廣泛征求社會各界的意見,并專門設置了熱線舉報電話,對案件當事人進行大量回訪,沒有一位當事人說蔣慶辦案不公。
來到蔣慶遇害的家,那60平方米的小屋訴說著她生前簡樸的生活:地板磚是夫妻倆買來自己安的,走在上面已有些高低不平,門窗是自己刷的油漆,灶臺是用找來的廢磚自己搭的……蔣慶從不為利益所動,心如一泓深潭,為法律的尊嚴樹起一座廉政的豐碑!
“組織的需要就是我的選擇,我沒有任何權利和理由與組織討價還價。”
參加工作16年來,蔣慶在工作中從不向組織提任何要求,她干一行愛一行,安排到哪里就把哪里的工作干好。作為一名女同志,一名在全院為數不多的法律院校本科畢業生,她完全有理由申請組織照顧,干一些輕松一點的工作。然而,她卻沒有這么做。她說:“組織的需要就是我的選擇,我沒有任何權利和理由與組織討價還價。”
多辦案,快辦案,辦鐵案是蔣慶執著的追求。她先后在沙文法庭工作過,兩次到刑事審判庭,三次進民商事審判庭,只要組織一宣布,她總是以最快的速度辦完移交,然后到新的工作崗位。
1988年,蔣慶參加了全國律師資格考試,取得了律師資格證書。那年她才22歲。
但是這么多年來,她的律師證書一次也沒有參加年審過。她對家人說,她參加律師考試不是想跳槽,而是想看看自己的實力。1995年,一位在深圳工作的同學邀她去深圳發展,說以她的能力,一定能闖出一片天地。但是,蔣慶婉言謝絕道:“我熱愛法官這個職業,從來也沒有想過要離開這個崗位。”
“就這么一天,對同事盡量友善,把他們當做恩人來看待,好像你能留在這個崗位上工作全都該歸功于他們,因此幸得有他們做同事。”這一段斯泰因的名言是蔣慶心靈的流露,她總是把鮮花和掌聲讓給別人。今年元月,單位評選“先進工作者”時大家都推薦她,可她硬是不肯接受,“許多同志都比我干得出色,請評他們吧!”象這樣的評比蔣慶先后4次退出,把榮譽讓給了別人。
近幾年,白云區人民法院推行中層干部競聘上崗,領導愛惜人才,多次找蔣慶談心,動員她參加競聘,蔣慶每次總是說:“比我工作經驗豐富的同志很多,還是請他們上吧!也許我干現在的工作更合適。”她婉言謝絕了領導的好意。
去年初夏,全國嚴打整治斗爭如火如荼。蔣慶手里的案子一件接著一件,壓得她喘不過氣來。常言道:“屋漏偏遇頂頭風”。就在這個時候,小孩又生病住院,愛人干公安工作也很忙,她實在沒有辦法,只好把小孩托付給多病的母親,下午下了班她才趕到醫院接替母親。孩子的病較重,一整晚,她沒有合一下眼,第二天早上8點鐘,她又準時趕到法院開庭,同事們見她眼睛布滿血絲,問她有什么事,她淡淡一笑,“沒事,休息不好。”小孩住院半個月,她沒請一天假,事過很久了,同事們才知道她的孩子病了。
蔣慶做事不肯張揚,有困難自己一個人默默承擔,也不愿讓同事知道和給組織添任何麻煩。1994年夏天,她當時已身懷有孕,可單位領導并不知道,派她到重慶和廣西南寧出差辦一樁經濟案件。她二話沒說,背上洗漱工具就出發。一個星期后案子辦完回來,為當事人追回70多萬元的貨款。同事們被她這種執著的精神感動了。事隔十年,以至于現在回想起這件事,當時的庭長現已升任副院長的項嗣麒同志仍是感慨不已。10多年來與她一起共事的同事們從未聽她說一句“辛苦”,她善良正直,關心他人,干起工作來總是沖在前面,同志們親切地稱她為“蔣哥”。在她遇害的前一天,她還在三江農場辦案。當天暴雨傾盆,她直到案子審結,把法律文書送達到當事人手中才冒雨回家。這時,夜已經很深了……
“每個人多有點感情,少一點冷漠,多一份關愛,‘墻推倒了便是橋’。”
“蔣法官啊,您走得太早了,我們需要您啊!”51歲的四川民工石玉國知道蔣慶遇害后心里難受極了,他怎么也想不通,這位秉公辦案,非常同情和關心弱勢群體的好法官怎么就這么匆匆地走了呢?!
2002年9月6日,石玉國在七冶筑路公司做工,第二天凌晨兩點,加班一夜的他由于疲勞過度,不慎被機械將雙腿壓斷,公司不認為是公傷。石玉國身處異鄉孤立無援,在多次找到有關部門未果的情況下,他來到白云區人民法院,蔣慶熱情接待了他。蔣慶接案后,三番五次找有關當事人調查取證,并根據他的實際情況,報請法院領導批準兩次免除了他的訴訟費用。后來,在調解無效的情況下,今年2月13日作出正式判決,對方負60%的責任,石玉國負40%責任。石玉國用對方賠償的一萬多元醫療費治好了雙腿,如今已能下地勞作了。
蔣慶是一個社會責任感極強的人。她以法官博大仁愛之心讓許多當事人冰釋前嫌。1995年4月初,一對夫婦到法庭要求離婚,在蔣慶的勸解下雙方回了家。下班后,蔣慶回想起調解時男方臉色不對,恐怕要出事,她拉著同事王冰青就去找當事人。由于不熟悉路,兩個多小時后才找到當事人的家。在門外就聽見夫妻倆大吵大鬧的聲音。她走進門,只見男的手拿一根木棍,女的拿著一把菜刀,雙方劍拔駑張,蔣慶沖上前,奪下兩人的兇器,經過耐心細致的勸說,情緒激動的當事人漸漸平靜下來。當他們知道蔣慶還未吃飯時,他們被感動了,愧疚地說:“蔣法官,真對不起,給您添麻煩了。憑你這份心,從此以后我們夫妻倆再也不吵了!”蔣慶回到家時,已是深夜12點,不滿一歲的兒子滿臉淚痕睡著了。
1998年2月15日,一位80多歲名叫方海州的老人拄著拐棍來找蔣慶,要求為他作主,解決兒子對他的贍養問題。老人頭戴棉帽,身穿油膩的長衫,全身發出陣陣惡臭。時近中午,蔣慶給老人端來午飯,并及時去找老人的兒子。然而,被告也是一家特困企業的下崗職工,生活也很困難。在蔣慶的耐心調解下該案得以圓滿解決。蔣慶攙扶著老人到車站,買好車票,并請駕駛員將其送到家。老人臨走時熱淚盈眶:“閨女,你是大好人呀!”車開動了,老人干枯的手還在車窗邊不停的擺動……
最讓蔣慶揪心的是未成年人犯罪,小小年紀就走上了犯罪道路,每辦完一個案子送走一個犯人,她心里都很難受,但畢竟法不容情啊!2002年某中學一名未滿16歲的學生因搶劫錢物,學校準備開除他的學籍。蔣慶辦理這個案子時,多次找到學校領導和學生的班主任,請學校給該學生一次機會,不要把他開除。在開庭前,蔣慶制定了一系列的幫教措施,因情節較輕,判了緩刑。后來,這名學生考上了一所技校,如今已參加了工作。他說:“當初,如果不是蔣阿姨挽救了我,我真不知道會變成什么樣!”多年來,每辦理一起未成年人犯罪案件,蔣慶事前都要落實幫教措施,她先后幫教過多名少年犯,每次都要買東西到獄中看望,鼓勵他們好好改造。幫教最長的一位長達10年,僅通的信件就有42封!
蔣慶生前在一篇工作記錄中寫道:“我雖然做不了一盞燈,但我可以是一滴油為燈添亮。”是啊!她大學畢業的第二年就默默地資助一名龍里縣谷腳鎮一位名叫裴思林的貧困學生。每月從自己僅僅50元的工資中拿出25元,直到裴思林參加工作。
蒼天渾淚,大地動容。蔣慶同志短短38年的人生旅程顯得那么短暫和匆忙。這么一位心系群眾,兩袖清風的優秀法官,人們怎舍得她離去?!8月19日,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黃松有專程從北京趕到白云看望蔣慶的父母和家人,稱蔣慶是一位人民的好法官,是法院干警學習的榜樣。省、市、區各級領導也先后看望和慰問蔣慶親屬。最近,中共貴陽市委、市人民政府號召全市政法干警向蔣慶同志學習。中共白云區委、區人民政府作出開展向蔣慶同志學習的決定。
“高尚情操留萬世芳名,捐軀獻身顯浩然正氣”!
蔣慶沒有死,她淡泊名利,甘于清貧,樂于奉獻的精神永遠留在黔中大地。
京ICP備13018232號-3 |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30016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京B2-2020355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10425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0541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京)字第181號 | 出版物經營許可證京零字第220018號 | 京公網安備11010702000076號
網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