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漢市檢察院與市教育局、市公安局等部門召開涉性侵害違法犯罪人員從業限制制度聯席會。
近年來,性侵未成年人事件時有爆出。自最高檢“一號檢察建議”發出以來,各地檢察機關結合實際,推出保護未成年人安全的預防措施。湖北省武漢市檢察機關也不例外,為加強未成年人全面綜合保護,他們充分發揮法律監督職能,積極促成各方力量密切協作,打好“組合拳”。
教孩子們學會自護
小羽(化名)是一名年僅12歲的初中生,通過網絡交友認識被告人駱某。因大量隱私信息被對方獲悉,小羽遭駱某脅迫上傳裸照,后又被以裸照要挾開房。
起初,小羽默默煎熬度日。直到新學期開學,一場關于未成年人自護知識的法治教育,讓小羽鼓起勇氣向老師和家長訴說了遭遇,自此一件猥褻未成年人案浮出水面。
這是2017年“法治進校園”巡講活動后,武漢市江漢區檢察院受理的一起案件。
“現在孩子們遇事主動發聲的情況明顯多了,說明我們的法治巡講是有效果的!”武漢市檢察院未檢檢察官賈紅梅高興地說。回顧以前的案件,賈紅梅說,檢察人員往往是在聽被害人陳述,或調查被告人相關情況時,才發現更多犯罪事實。但不少被害者因自我保護意識薄弱、法律知識匱乏等原因不懂維權,對遭遇的侵害沉默隱忍,這無疑讓性侵未成年人案件更加難預防、難發現、難干預。
為加強未成年人法律意識與自護能力,武漢市檢察機關開發了包括“我們的身體不容侵犯”在內的15個系列精品法治課程。三年來,開展“法治進校園”巡講活動874場,206名法治宣講員中有37名檢察長、副檢察長、專職檢委會委員擔任法治副校長,為教職員工和學生講授法治課。
“希望通過巡講活動,孩子們能懂得自護方式,注重個人隱私信息的保護,遇到問題及時向家長、老師尋求幫助。”賈紅梅表示,武漢市檢察機關還將根據校園普法需求,開展更多個性化主題巡講。
“一站式”詢問讓傷害降到最低
2020年5月,江漢區檢察院受理了一起性侵未成年人案。被告人蔡某在某私立教育培訓機構任教期間,多次對未成年學生實施侵害,給被害人造成巨大的身心創傷。
對于被害人來說,每一次回憶都是再次傷害。辦理此類案件時,司法部門均努力遵循“一次詢問”原則。武漢市檢察機關結合司法辦案實踐,提出檢醫合作,于2019年8月在該市某三甲醫院建立了湖北省首家“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站”,作為遭受性侵害的未成年被害人“一站式”取證場所。該工作站自啟用以來,已辦理案件14件14人。實踐中,各辦案部門同步到場,一次性開展詢問調查,并配有專業社工、醫護人員提供心理安撫。
2020年5月,被害人小小(化名)在超市購物時被超市經營者肖某猥褻。接到武昌區公安機關案情通報,武昌區檢察院未檢檢察官當即提前介入,參與對被害人的詢問過程,并對證據提取和案件定性提出意見建議。剛開始,小小表現出害怕、抑郁等情緒,具備二級心理咨詢師資質的女檢察官耐心對其進行心理疏導后,小小清晰地陳述了案發經過。
武漢市檢察院第八檢察部主任黃靜表示,“一站式”詢問原則不僅有助于未成年被害人的心理關愛和隱私保護,也最大程度減少了案件辦理過程中因多次詢問可能造成的次生傷害。
辦一案治一片
2020年11月12日,洪山區檢察院在辦理一起未成年人遭猥褻的案件時,發現被告人唐某系某健身俱樂部游泳教練,平時授課會接待大批未成年人,承辦人果斷提出禁止唐某進入與未成年人密切接觸行業工作的從業限制建議。
賈紅梅介紹,因條件便利,類似案件中熟人作案的情況比較多見,被告人大都是與未成年人密切接觸的人員。針對這類問題,武漢市檢察機關通過制發檢察建議,一方面督促涉案機構整改硬件設施,加強安全管理,另一方面建議行政部門加大對相關機構的資質審查和日常監管。
在市委政法委的領導下,武漢市檢察機關聯同市教育局、團市委、市公安局、市中級法院等13家單位召開聯席會議,重點強調落實未成年人案件強制報告制度、教職工入職查詢制度以及涉性侵害違法犯罪人員從業限制制度。
據專項報告記錄,截至目前,針對與未成年人密切接觸從業人員,武漢市已經排查逾5萬人次,核查出性侵害違法犯罪記錄3人(均為猥褻治安處罰記錄),檢察機關已督促教育行政部門依照法律規定處理相關人員。
案結不是終點
“案子雖然結了,但未檢工作還沒有結束。幫助受傷的心靈重拾自信,幫助受害的家庭重建生活的希望,才是我們努力的方向。”武漢市檢察院未檢檢察官高秋艷說。
2019年5月,武漢市檢察院與團市委共同成立了“武漢市未成年人司法社會服務中心”,面向全市提供長期心理矯治、親職教育、職業技能培訓等服務。兩年來,投入資金購買百余名專業社工,為涉案未成年人提供服務。
在2020年武漢市檢察機關辦理的一起性侵案中,檢察官為未成年被害人申請到司法救助金1萬元,并對被害人身體檢查、傷病治療等方面提供醫療救助。后續的心理治療過程中,心理咨詢師運用繪畫心理分析,持續跟進未成年被害人心理狀態,幫助被害人構建安全感;同時咨詢師還與被害人母親單獨交流,引導其回歸正常的家庭生活狀態。
高秋艷表示,檢察人員在回訪性侵案未成年被害人時,了解到最初接受心理治療的不少孩子已經走出了創傷陰影,心理狀態趨于穩定,目前均已回歸正常的學習生活。
京ICP備13018232號-3 |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30016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京B2-2020355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10425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0541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京)字第181號 | 出版物經營許可證京零字第220018號 | 京公網安備11010702000076號
網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