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義網武漢1月9日電(記者周晶晶 通訊員陳默)近日,湖北省武漢市檢察院承擔中央級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資金課題《基于區塊鏈技術的電子數據存證等相關應用研究——以公益訴訟為視角》通過由高校及相關科研單位專家組成的專家組評審,并在北京完成結題答辯,標志著該院2018年智慧檢務創新研究項目成果獲得專家認可。
2017年9月,最高檢成立智慧檢務研究院,武漢市檢察院以區塊鏈技術為主要研究方向,向智慧檢務研究院申報設立檢察區塊鏈聯合實驗室,同年12月向最高檢檢察技術信息化研究中心申報2018年度科研課題《基于區塊鏈技術的電子數據存證等相關應用研究——以公益訴訟為視角》。課題以公益訴訟為業務服務對象,引入衛星遙感數據為自然資源環境保護類案件的調查提供線索和案件事實證明材料,借助區塊鏈技術降低存證成本,提升證據材料流轉效率,化解該類案件取證難的問題。
在最高檢的領導下,課題組成員匯集四級院多個業務條線檢察業務專家,并且邀請武漢大學、浙江數秦科技技術有限公司、北京信任度科技技術有限公司、北京歐鏈科技技術有限公司等多家單位共同參與研究,與自然資源部衛星測繪應用中心簽訂合作協議,由該中心為研究活動提供數據資源,在開展技術應用研究的同時,探索出一套產、學、研、用一體化及政府部門間數據資源共享的工作機制。
課題研究過程中遇到開展區塊鏈組網實驗需要硬件數量多、衛星遙感數據調取規范空白、衛星遙感數據服務公益訴訟調查技戰法參考經驗較少、合作單位多并且地域分散導致溝通效率低等難題。針對上述難題,課題研究通過自主搭建私有云借助虛擬化技術解決硬件資源不足問題;通過將科研沉入一線辦案摸索出適應實戰需要的衛星遙感數據調取規范及公益訴訟調查技戰法;通過引入UML技術以及敏捷開發方法提升多方合作軟件開發效率。
在不到一年的研究周期內,課題組搭建區塊鏈存證實驗網絡三套,面向全國檢察機關提供衛星遙感數據服務公益訴訟案件辦理近30次,開發基于區塊鏈技術的公益訴訟電子數據存證平臺原型系統一套,在該原型系統上辦理遙感數據調取、存證案件5件。該課題的研究過程,不僅使武漢市檢察機關檢察技術信息化人員的業務素養得到提升,同時也為全國檢察機關智慧檢務創新探索貢獻出武漢力量。
京ICP備13018232號-3 |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30016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京B2-2020355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10425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0541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京)字第181號 | 出版物經營許可證京零字第220018號 | 京公網安備11010702000076號
網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