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陜西西安未央區(qū)第一實驗小學為差生發(fā)放綠領巾,引起了輿論的一片沸騰。不過,對這所小學來說,設置綠領巾最大的問題或許不是違規(guī),而是教育理念的錯位。
綠領巾的堂皇出現,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時下基礎教育的偏頗,折射出義務教育的一大死結。
"師德"缺失 "差生標簽"是復活的教育暴力 “綠領巾”事件不僅體現了有些教育者教育行為的無能,“師德”的缺失更加令人憂心。教育者不同于企業(yè)的管理者,學生也不是冰冷的管理對象,為師者肩負著“傳道、授業(yè)、解惑”的神圣職責。然而,諸如給差生戴“綠領巾”、讓學生風雨中表演節(jié)目歡迎領導、過教師節(jié)收禮、體罰學生等事件屢屢上演,充分說明缺乏一顆愛孩子的心,就容易做出違背教育規(guī)律的行為,師德也就自然打了折扣。孩子美好人生的開始,掌握在教師手中,教育者應用耐心、充滿智慧的教育方法在兒童心中播撒智慧、寬容、自尊、平等的種子,而不是用有形無形的暴力去傷害學生。
有多少違反教育規(guī)律、有悖師德,傷害孩子心靈的荒唐做法還在被一些教育者沿襲呢?這值得教育部門深思,也值得我們所有人反思。
"一考定終身"注定讓分數成為唯一 從事考試研究的美國人奧德麗·艾美雷恩在揭示“一考定終身”的教育弊端時說:“教師將注意力都集中在了事關重大的考試上了,以致忽略了其他從根本上講更重要的內容。”在此意義上說,老師既是應試教育的幫兇,同時也是受害者。應試教育的分數導向作用使得教師教學安排一切為了分數。分數決定教師的考評,晉級、漲工資,分數同樣是老師的命根兒。分數讓教師不得不對學生分三六九等,同樣,也是這個分數,讓差生汗顏,讓優(yōu)等生倍兒感優(yōu)越。當成績好壞能為衡量學生最重要的標準甚至是唯一的標準,誰能保證,綠領巾、藍領巾、灰領巾此類種種能就此成為過去?
在多方反對下,綠領巾很快會消失,但是這種粗暴而扭曲的教育觀,何時才會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