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法院的調解書,我們就更放心了,感謝經開區法院。”拿到法院送達的調解書時,當事人劉某對法官張曉說道。
3月31日,江蘇省徐州經濟開發區人民法院克服疫情對審判工作的不利影響,拓寬勞動爭議多元化解渠道,通過“法官+仲裁員”聯調聯動機制,在勞動爭議巡回法庭調解了一批勞動爭議系列案件,為67名快遞分揀工人討回20萬元工資。
67名快遞分揀工人薪資被拖欠
2019年6月張某等67人受雇于徐州市某人力資源公司,在徐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某快遞公司從事快遞分揀工作,雙方約定工資采用計件制,按月發放。
因徐州某人力資源公司經營不善,張某等67人的工資一直被拖欠。張某等人多次找到徐州某人力資源公司要求支付工資,該公司負責人趙某均以各種理由推脫,不愿支付工資。
“法官+仲裁員”聯調機制促案件達成調解
新冠疫情突發,張某等人的討薪之路被迫中斷。為此,法院發揮勞動爭議多元化解工作機制作用,堅持疫情防控與糾紛化解并重的理念,先是由承辦法官會同仲裁員組織雙方當事人“線上”會面,對案件進行初步調解,查明案件的主要矛盾焦點。
在雙方針對勞動關系的解除、工資數額的確定產生較大爭議,調解陷入了僵局的時刻,由承辦法官協調區仲裁委,與各方當事人在我院設在淮海人力資源產業園勞動爭議巡回法庭進行現場調解,耐心聽取了各方當事人的意見,分析利害關系,進行釋法析理,并詳細釋明法律和司法解釋的規定。
最終,在“法官+仲裁員”矛盾糾紛多元化解聯調組的努力下,雙方當事人達成了調解協議。
工人們拿到了期盼已久的工資
在承辦法官的建議與堅持下,考慮被告復產復工的需要與勞動者生存權的保護,被告當庭以現金方式給付了部分工人工資,剩余工資款于4月20日前一次性給付。至此,這個被“新冠肺炎”疫情耽擱的快遞分揀工人討薪案圓滿地畫上了句號。
近年來,隨著勞動關系糾紛呈現多元化趨勢,該院不斷深化勞動爭議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工作機制,強化裁審對接,探索從源頭上減少訴訟增量,做好勞動爭議糾紛化解工作,大力構建和諧勞動關系,積極推動營商環境營造,取得顯著成果。
京ICP備13018232號-3 |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30016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京B2-2020355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10425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0541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京)字第181號 | 出版物經營許可證京零字第220018號 | 京公網安備11010702000076號
網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