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六月,睛雨交錯。我窗前那棵高大的樟樹,樹干強壯,樹冠茂盛,優美的枝葉攜著樟的芬芳,柔中帶剛,舒展而來。我拿著剛看完的《檢察日報》,感覺猶如日日相伴的大樟樹,一位可親可敬的伙伴……
那是2003年春,我被選拔為浙江省紹興市檢察院檢察長。我干過多年縣長、縣委書記,法律懂一點,但面對全新的領域,一下要接觸許多專業名詞概念,未免感到壓力;討論處理案子,心中更是不托底。這時,《檢察日報》成為引我入門的良師益友。每天,報紙一到,我就要先掃描,再慢品。從頭版的高檢院工作部署,各地經驗報道,到后幾版的專家專論、案例分析,一一細讀深思,緊要之處,劃杠圈點。數月下來,對報紙剪貼分類,整理成冊。直到2010年3月工作調動,我帶著積累了整七年的七箱剪報進了省城。到新單位,機要秘書問我:“還需要增訂那些報紙?”我脫口就說:“再訂一份《檢察日報》,天天看慣了,不能少!”
說實在,仍鐘情于《檢察日報》一則是喜愛和慣性,二則確是工作需要。我分管紀檢監察,局里有22個直屬單位,擔負著150多億機關國有資產的經營管理責任,年資金流量達二、三十個億,年經營管理收入近10個億,廉政風險防控的擔子很重。《檢察日報》幫我開闊思路、提供典型,是給力的“指導員”!
香樟樹生機勃勃,得益于根植在廣袤大地;《檢察日報》活力充沛,是她與基層魚水交融。記得2003年11月4日,報社首屆檢察長論壇在紹興舉辦,為全國各地100多位檢察長聚集研討搭建了良好的交流平臺。此后,《檢察日報》的記者常來采訪。《檢察日報》人好學、勤勉、務實、謙遜的作風和形象,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四季常綠是香樟一大特性,也彰顯適應氣候和環境能力;檢報贏得讀者,是辦報思路和內容與時俱進,與檢察工作的大方向同步!2003年,《檢察日報》以答記者問等形式,報道嚴查安全事故背后瀆職犯罪,點明重要意義、管轄規定、工作舉措等問題。我還保存著2006年10月24日第3版《賄賂范圍應包括非財產性利益》的文章,在當時,對認清賄賂犯罪新形式、新特點,查處職務犯罪指導性頗大。
2008年下半年,全球金融危機沖擊著中小企業。我天天閱讀《檢察日報》,關注實體經濟,增強敏感性。我們依法審慎穩妥處理了113件涉企案件,著力化解矛盾糾紛,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良好,紹興市委和廣大企業十分歡迎。據此,我撰寫的《穩妥處理涉企案件,做好善后延伸服務》一文在2009年4月1日被《檢察日報》刊發,省內外許多檢察院派人前來考察交流。
遙想追憶,深感檢報與實際工作息息相關,才有香樟樹那樣常綠常青的風貌;而基層工作從報紙不斷汲取養料,才得以身處復雜氣候能服務大局,保持香樟那活力迸發的本色。
多年來,《檢察日報》推出了一系列基層院建設的好經驗,為檢察隊伍成長創造良好的輿論環境,促使我們始終堅持執法為民理念教育,完善執法形象。
我依據實踐撰寫了《試論堅持執法為民的基本內涵和主要舉措》一文,在全省1000多篇副廳級以上領導干部法治論文評選中獲得二等獎。同時,推進業務建設,提升案件質量。我的論文《全面質量管理原理與辦案質量保障機制》在廣西南寧的2004年全國檢察理論年會上獲二等獎。紹興還成為認罪案件程序改革全國試點單位,2008年6月認罪案件程序改革國際研討會在紹舉行。檢察文化建設是增強隊伍凝聚力的有效途徑。《檢察日報》非常關心紹興檢察文化活動,作過多次報道,激勵我們深入研討檢察文化建設的內涵、任務、定位和載體,其經驗和實效在浙江省大會介紹。
(作者單位 浙江省省級機關事務管理局)
京ICP備13018232號-3 |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30016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京B2-2020355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10425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0541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京)字第181號 | 出版物經營許可證京零字第220018號 | 京公網安備11010702000076號
網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