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參考消息》發表文章《媒體評述 五中全會倡導以創新精神開創未來》,原文如下:
日本《朝日新聞》10月19日報道 題:十二五規劃將大力促進勞動者收入增加(記者吉綱桂子發自北京)
日前在北京召開的中共中央十七屆五中全會,審議了“十二五”規劃的基本方針。該規劃是中國未來五年經濟發展的指導綱領,因此備受矚目。會議十分重視社會穩定,提出將著力實現均衡增長,同時促進勞動者收入增加。中國政府一直致力于根除粗放型經濟增長帶來的資源浪費和貧富差距擴大等弊病。
會后發表的公報沒有提到“十二五”規劃的具體內容。不過,引人注目的是,公報明確表示未來五年經濟社會的目標之一是實現城鄉居民收入普遍“較快增長”。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提高勞動者收入也被寫入其中。在會議召開前,中國共產黨相關人士就“收入翻番”問題展開了熱烈討論。
在9月中旬召開的亞太經合組織人力資源開發部長級會議上,胡錦濤主席強調要實現廣泛分享成長果實的“包容性增長”。這一概念也符合他一貫強調的建設“和諧”社會的理念。因此可以認為,“包容性增長”將成為未來五年中國的基本方針。
香港《南華早報》網站10月19日文章 題:五年規劃擬解決貧富差距問題
在共產黨領導層結束其在北京舉行的年度會議之際,它昨日通過了一份旨在縮小不斷擴大的貧富差距的經濟規劃藍圖,并誓言推進“積極穩妥的”政治改革。
公報說:“合理調整收入分配關系,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瑞穗證券駐香港的中國經濟問題專家沈建光(音)說,在下一個五年,政府努力讓工資增長與國內生產總值增長同步,這意味著工資增長率將提高好幾個百分點。
沈建光說:“但除了公務員、退休人員、領補助金人員以及依靠社會福利保障人員的工資外,政府很難決定這個問題。”
美國杜克大學中國問題觀察人士劉康(音)教授說,領導層強調提高收入,改革分配制度,這反映了對中國面臨的最迫切問題的深度擔憂:即財富分配缺乏公正性。
俄新社莫斯科10月18日電 題:我們的鄰居中國認定不得不變
中國領導人認為,過去30年給中國帶來巨大成就的經濟政治模式潛力已盡。俄羅斯剛剛開始習慣的中國叉將改變,工業高速發展、有許多大項目和摩天大樓、是世界工廠、經濟世界排名第二的中國將成為歷史。
執政的共產黨舉行全會討論這種轉變,全會從上周開始舉行,本周一結束。大家旱在幾個月之前就知道中國打算實現重大的轉變。從專家的發言中,從中國領導人在國際會議上的講話中都已經看到。全會只是重申,并對這一點作出了原則性決議,最重要的是給它起了個名,即“包容性增長”,用俄文很難翻譯。
如何破解這個詞?讓所有人震驚的中國經濟繁榮是以其奠基人鄧小平的思想為出發點的,這個思想就是:可以讓一些人先富起來。這的確是一個劃時代的思想。這個思想消滅了中國的共產主義——實際上是均貧富的學說。
但后來我們在中國看到一種與共產主義回憶無關的現象在繼續發展。中國人現在不滿意先富論帶來的一些副產品,它與意識形態無關,完全是現實。貧富差距已經大到了危險的程度。“包容性增長”就是要縮小差距,讓更多的居民享受經濟繁榮的成果。如今這個思想中有以往沒有的成分。
正視經濟和社會發展難題
日本《讀賣新聞》IO月19日文章 題:中國轉變靠出口拉動發展模式(記者幸內康發自北京)
中國共產黨18日發表了有關“十二五”規劃基本方針的會議公報,提出要進一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此舉是為了轉變依靠出口拉動的發展模式,轉而擴大內需和提升產業結構。
公報提出要實現“經濟平穩較快發展”,雖然這與以往的方針相同,但據說已不再像過去那樣一味強調國內生產總值。
不過,要實現新的五年規劃也面臨很多課題。擴大內需和增加居民收入將會引起勞動力成本的上升,不利于提高企業的國際競爭力;此外,在環保等領域,中國與日本等發達國家之間的競爭日趨激烈,要趕上這些國家并不容易。
英國《金融時報》10月18日報道 據新華社報道,十七屆五中全會公報承潛要在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方面取得“重大進展”,但并未像某些經濟學家預計的那樣說明政府是否會開始略微調低未來五年的經濟增長目標。
分析家指出,下一個五年規劃討論的許多改革都是最高領導層已經推行一段時間的主張,例如改革城市戶口制度。不過,這其中有些計劃在執行中遇到了阻力。
俄新社莫斯科10月18日電 中共全會結束之后就可以公開地說,過去那種“投資一出口一消費”的經濟發展模式已經走到盡頭。
黨的思想家們敢于表達出令人十分震驚的想法:過去幾年經濟的高速發展與中國經濟繁榮的主要條件——廉價勞動力——發生了沖突。即中國工人生產了許多商品,它們擺在美國和歐盟國家商店里,高收入的人購買它們。這其中還耗費了大量的不可再生資源。最近有報道說,中國的石油消費已經超過了美國。這值得高興嗎?
起初,在國家發展的初級階段為國外市場干活兒是好事,因為沒有自己的市場。但后來不得不提高工資,不再有廉價的勞動力。如果落后地區和貧困居民階層也能發展.那么購買力就能提高,可再次推動中國經濟。
如果中國厭倦了充當世界工廠,那么它在世界上還可以干什么?答案很熟悉:建立創新經濟。順便提一下,許多工廠和礦井已經關閉。中國的轉型能否成功,五至十年后見分曉。
香港《南華早報》網站10月19日報道 中共中央十七屆五中全會的公報說,黨還將作出“積極穩妥”努力,促進“政治體制改革”。公報僅提了一句話,并未詳細闡述。
美國杜克大學中國問題觀察人士劉康說,在公民的司法和合法權利領域,以及影響公民個人福祉的公共決策程序也都存在亟待解決的問題,尤其在涉及如住房、教育、醫療和養老等問題方面。
北京理工大學一位經濟學教授說,關于政治改革的一句話聲明只是一個慣例,因為這句話可以在最近的任何黨和政府的文件中看到。
京ICP備13018232號-3 |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30016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京B2-2020355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10425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0541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京)字第181號 | 出版物經營許可證京零字第220018號 | 京公網安備11010702000076號
網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