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圖片:“十二五”期間全國的節能減排任務依然艱巨
————————————————————————————
新華網北京10月17日電 特稿:實現可持續發展 需作非凡努力——專家談“十一五”與“十二五”節能減排挑戰
記者 楊駿 林小春
煙囪拆、工廠關、小火電停……
這樣的事似乎與經濟飛速發展不相協調,但卻在中國大規模發生著。
“我們不惜以降低GDP增速為代價來實現這一(“十一五”降低能耗)目標。”9月在天津召開的夏季達沃斯年會上,溫家寶總理的話擲地有聲。
可想而知的艱難
新宣布關閉2000家污染企業,5年淘汰小火電機組近7000萬千瓦……中國“十一五”期間的減排力度空前。
中國去年制定了2020年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的目標。也就是說,“十一五”計劃今年完成時,首先要實現單位GDP能耗降低20%左右,而未來幾年的節能減排挑戰將更大。
“這不是一項可以輕而易舉完成的任務”,美國自然資源保護委員會專家芭芭拉·菲納莫雷這樣說道。自然資源保護委員會6日在天津發布研究報告說,中國過去5年已成功減緩二氧化碳排放增長,但如果不采取新的努力,比如繼續提高能效、改變能源結構,中國只能將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強度降低37%。
“中國人需要勒緊褲腰帶才能完成這個目標。”中國人民大學“能源與氣候經濟學項目”負責人鄒驥教授這樣總結道。據估算,要實現所承諾的目標,中國差不多每年需要為此投入780億美元,這相當于每個中國家庭每年要承擔至少166美元。
中國工程院副院長杜祥琬對記者說,即便“十一五”目標對中國也“很不容易”,因為中國現在采取的還是一些較為初級的手段,如淘汰落后生產力來實現目標。杜祥琬希望人們關注中國的實際情況,“至今中國人均GDP水平仍然很低,世界各國排名在100位之后,全國還有幾千萬貧困人口。同時,科技水平仍比較落后,因而發展比較粗放”。
“接下來‘十二五’的減排難度將更大”,國家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副主任、清華大學教授何建坤認為,節能和減緩二氧化碳的排放都是開始工作容易做,后來越來越難。
據麥肯錫公司的有關報告測算:在所要采取的減排和環保技術中,“十一五”期間附加投資約1.5萬億元人民幣,“十二五”期間需1.9萬億元人民幣到3.4萬億元人民幣。
正因為如此,國際能源機構首席經濟學家比羅爾說,為了應對能源和保護環境方面的挑戰,“我認為中國下個5年的發展至關重要”。
發展中國家的人最能感受到中國完成減排目標的挑戰和不易。10月初參加天津氣候談判的玻利維亞駐聯合國大使巴勃羅·索隆日告訴記者,他曾詢問許多發達國家代表對中國減排目標的看法,“你們反對這個目標嗎?還要中國做得更多嗎?他們中許多人都告訴我,‘不,已經很好’。”
必須付出的努力
實現可持續發展,中國別無選擇。
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經濟一路狂奔,也付出了相當大的資源和環境代價,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解振華說,發達國家工業化200多年遇到的環境問題是逐步出現,分階段解決的,這些國家長時期遭遇的問題在中國30多年的快速發展中集中出現。因此,中國的資源、環境問題呈現復合性、綜合性、壓縮性的特點。改變不可持續的發展方式,已成為當務之急。
而國際上,后危機時代的普遍特點是“低碳經濟”爭奪戰硝煙彌漫,歐美日等發達國家正大力推進以高能效、低排放為核心的低碳革命,著力發展低碳技術,并對能源、產業、技術、貿易等政策進行重大調整。一場低碳經濟的爭奪戰正逼近中國。
何建坤認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必然導致低碳技術快速發展,它會成為今后國際科技發展前沿和技術競爭的焦點。在這一背景下,中國必須加強技術創新,這也是增強國際競爭力的需要。因此,制定單位GDP減排目標是統籌國際和國內兩個大局,協調近期與長遠,在可持續發展框架下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的重要決策。
京ICP備13018232號-3 |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30016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京B2-2020355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10425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0541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京)字第181號 | 出版物經營許可證京零字第220018號 | 京公網安備11010702000076號
網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