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革中央主席周鐵農、民盟中央主席蔣樹聲、民建中央主席陳昌智、民進中央主席嚴雋琪、農工黨中央主席桑國衛、致公黨中央主席萬鋼、九三學社中央主席韓啟德、臺盟中央主席林文漪、全國工商聯主席黃孟復、無派黨人士陳竺先后發言。他們贊同中共中央關于“十二五”規劃建議的總體思路和戰略部署,并圍繞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推進農業現代化、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加強文化建設、深化改革開放、加強防災減災能力建設、建設生態文明、推進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提出了意見和建議。
胡錦濤隨后發表了重要講話。他說,大家對文件稿提出了很多有價值、有見地的意見和建議,對修改好文件稿很有幫助,我們將認真研究和吸收。
胡錦濤指出,全黨全國要緊密團結起來,更加奮發有為地推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要繼續鞏固和發展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攜手奮斗。希望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和無黨派人士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充分發揮人才薈萃、智力密集優勢,履行好參政議政、民主監督職能,為實現“十二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 專家解讀
【關鍵詞】 社會保障
全會公報: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須逐步完善符合國情、比較完整、覆蓋城鄉、可持續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提高政府保障能力,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健全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
【關鍵詞】 城鎮化
全會公報: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實施區域發展總體戰略,實施主體功能區戰略,完善城市化布局和形態,加強城鎮化管理,構筑區域經濟優勢互補、國土空間高效利用的區域發展格局。
國企利潤可用于增加社保支出
本報訊 (記者張靜)中央黨校校委研究室副主任周天勇昨日參加人民網訪談,在解讀十七屆五中全會公報時表示,提高社會保障支出占GDP比重,不僅要提高財政支出比例,還可將國有企業利潤用于社會保障支出。
周天勇坦言,過去的社會保障主要問題是覆蓋面不廣,保障水平較低,保障層次沒有統一。他認為,“十二五”期間,國家還需在社會保障方面增加投入。
除了通過提高財政支出的比例外,周天勇認為,需要將國企的很大一部分利潤用于社會保障的支出。“我們的國有資產通過上市變現,把它用來補充社會保障資金,整個提高社會保障支出在國民總收入中的比例。”
“兩個比例都要提高,使老百姓有一個安全的、沒有后顧之憂的、心里不焦急的社會,我覺得這非常重要。”周天勇說。
對于公眾擔心未來是否會爆發貨幣戰爭的問題,周天勇分析稱,實際上我們存在著四種“世界戰爭”,“貨幣戰爭”、“能源戰爭”、“環境戰爭”、“文化戰爭”。
周天勇認為,未來這四種“戰爭”可能仍然存在。“各個國家、各個民族如果生活在沖突里,誰都發展不了。只能在沖突中合作,互相求同存異。”
城鎮化發展需解決“安居樂業”
本報訊 (記者張靜)九三學社中央副主席、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賀鏗在人民網解讀十七屆五中全會公報時表示,中國城鎮化過程中關鍵是要解決安居樂業的問題,目前在城鎮化管理上仍有很多疏漏。
中國總體發展目標中要求,2020年全面小康,2050年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理論界公認,中等發達國家和地區的農村人口都在20%以下。然而,據賀鏗透露,我國現在的農村人口還是50%以上。按照這個總的要求,據賀鏗估算,平均每年要有1400萬到1600萬的農村人口向城市轉移。
“這個轉移中最大的問題有兩個:一是能不能創造那么多就業崗位,二是能不能有效地解決轉移到城市的農民的居住問題。”賀鏗表示,“也就是中國的安居樂業的問題。”
公報提出“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賀鏗認為,這表明在城鎮化當中不能盲目,要真正地創造就業的崗位,要真正地解決轉移到城市來的人的居住問題、管理問題。
此外,公報還提到“要加強城鎮化管理”,賀鏗說,“比如,北京周邊有200萬到300萬臨時住在那里的人口,需要加強管理,需要積極穩妥地去解決這些問題,才能實現真正的城鎮化。”
京ICP備13018232號-3 |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30016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京B2-2020355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10425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0541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京)字第181號 | 出版物經營許可證京零字第220018號 | 京公網安備11010702000076號
網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