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寧是新的歷史時期中國人民解放軍干部隊伍中一個德才兼備、忠于職守、獻身國防的突出典型。山西省孝義縣(今孝義市)人,1953年出生,1969年2月應征入伍,1973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班長、排長、連長、作訓參謀、作訓股長、營長、炮兵團參謀長等職,中校軍銜。先后受嘉獎5次,提前晉級1次,立三等功1次。
蘇寧入伍22年,以對黨對祖國對人民的無比忠誠,埋頭苦干,在所工作過的崗位上,取得了出色成績。當戰士,他是訓練尖子;當班長,他帶領全班奪得全團訓練比武第一名;當干部,被樹為基層干部標兵、優秀指揮員。在走上團級領導崗位后,他嚴于律己,廉潔奉公,勤奮工作,率先垂范,帶領部隊從難、從嚴、從實戰出發,苦練軍事技術,不僅熟練掌握炮兵業務,而且努力鉆研合成作戰理論。他心系祖國安危,著眼于未來戰爭,一心為提高部隊戰斗力著想,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刻苦學習和掌握現代軍事科學和軍事技術,潛心鉆研軍事理論,結合軍隊現代化建設實際,先后撰寫了70余篇、共30多萬字的學術論文,其中一些觀點受到上級領導機關和軍事專家的高度評價。他撰寫的《用對策論研究選擇炮火反擊最優方案》學術論文,用數學模擬的方法分析炮兵作戰敵我雙方對抗的各種條件、情況和結果,幫助指揮員在諸多炮火反擊方案中選擇最佳的對策、時間和力量,被評選為軍區優秀論文,蘇寧也因此成為中國軍事運籌學會正式會員。他撰寫的《用運籌方法優選野防最佳方案》論文,首次提出和論證采用縱深機動防御的設想,對戰術改革具有重要意義。他提出的《摩步師攻防計算機輔助決策系統》總體設計方案,共兩萬余字,幾千個數據,上百個計算公式。后來,在此基礎上,經與專家合作,研制成了《陸軍師團攻防作戰微機模擬系統》,由此引發了指揮手段的巨大變革。他還腳踏實地進行部隊急需項目的改革,為提高部隊戰斗力作出了貢獻。為了提高部隊野戰生存能力,他制成了雪地宿營用的“罩式帳篷”;為了提高部隊雪地機動能力,他設計了減輕戰士負荷的三種爬犁;他還研制成火箭炮簡便射擊發射架,制作了導彈野戰訓練模擬器等。從1981年到1991年4月,他自己完成和參與研制的改革有162項,其中1項獲全軍模擬器材二等獎,6項受到總部、軍區機關肯定和推廣,1項獲軍區科研成果四等獎,8項被軍區、集團軍推廣。蘇寧被戰友們贊譽為“炮兵英才”。
蘇寧像雷鋒那樣,努力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爭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新人,關心群眾疾苦,同戰士情同手足,曾先后3次冒著生命危險保護戰友,為群眾和戰友做了大量的好事。1991年4月21日,他組織部隊進行手榴彈實彈投擲,在發生意外情況的危急時刻,舍生忘死,奮勇排險,為保護戰友的生命安全身負重傷,經搶救無效,于1991年4月29日犧牲,年僅37歲。用生命實踐了他“唯有軍人是用鮮血和生命為祖國服務”的誓言。
1993年2月19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授予蘇寧“獻身國防現代化的模范干部”榮譽稱號。江澤民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為之題詞,號召全黨全軍向他學習。
2009年9月10日,在中央宣傳部、中央組織部、中央統戰部、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央黨史研究室、民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全國總工會、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解放軍總政治部等11個部門聯合組織的“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評選活動中,蘇寧被評為“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
京ICP備13018232號-3 |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30016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京B2-2020355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10425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0541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京)字第181號 | 出版物經營許可證京零字第220018號 | 京公網安備11010702000076號
網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