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3月7日電 題:中國之理、中國之道——外交部長楊潔篪中外記者會側記
新華社記者郝亞琳、廖雷、譚晶晶
“國與國之間打交道,重要的是要看是不是占‘理’。”7日上午,在人民大會堂三樓金色大廳,面對數百名中外記者,外交部長楊潔篪將中國外交的“道”與“理”娓娓道來。
“中國的外交是以維護國家的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以促進世界的和平與發展為己任,這就是中國外交的‘理’。我想這也是國際關系準則所堅持的‘理’。”楊潔篪的話語擲地有聲。
過去的一年,從華盛頓到匹茲堡,面對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機,中國讓世界信心倍增;從紐約到哥本哈根,加強全球性合作,中國用行動書寫“責任”二字。
今天,全球進入后危機時代。一個保持平穩較快發展、加快轉變發展方式的中國,再次成為世界矚目的焦點。中國外長的記者會,無疑是觀察中國外交政策動向的極佳窗口。
外交新亮點、中俄能源合作、中美關系前景、國際和地區熱點問題……在近兩小時的發布會中,楊潔篪回答了14家媒體近40個問題。妙語頻出,簡潔明了,楊潔篪清晰勾勒出中國外交的脈絡。
——“成熟、穩定、健康、充滿生氣”,楊潔篪用“大國關系的典范”來描述中俄關系發展。
——“相向而行”、“沿著積極合作全面的軌道向前發展”,楊潔篪如是寄望近期受到嚴重干擾的中美關系。
——“中方的態度是積極的,不是消極的”,面對日本輿論關于中國阻礙了東海問題談判的指責,楊潔篪強調,東海應當成為“和平、友好、合作之海”。
——“一天比一天好,一月比一月好,一年比一年好”,楊潔篪對中歐關系新一年的發展充滿希望。
——“非洲人民才是非洲的主人,其他人都是客人。”對于西方指責中國與非洲發展關系只為攫取非洲的資源和能源,楊潔篪引述一系列數據強調,應該尊重主人選擇合作伙伴、選擇朋友的意愿和自由。
2010年是繼續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推動世界經濟復蘇的關鍵之年。中國將抓住機遇,加強與世界的交流與合作,共同分享發展機遇。上海世博會就是這樣一個重要平臺。
世博會期間,近百位外國政要將蒞臨上海。“三人行必有我師”,楊潔篪說,世博會是中國學習世界的好機會,“世博外交”是今年中國外交的重點之一。
與之同樣重要的還有“峰會外交”。今年,中國領導人將繼續出席20國集團峰會等一系列重要會議,繼續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氣候變化等問題上,發揮獨特的、建設性的作用。
堅定維護國家主權是中國外交的基本原則,在涉及國家核心利益的原則問題上中國決不會妥協。有輿論批評中國在許多問題上的立場日趨強硬,楊潔篪對此毫不含糊,堅定地說:“堅持原則立場同是否強硬是兩碼事”。
“冷戰思維、零和博弈這樣的思想不合時宜,同舟共濟、互利共贏才是生存和發展之道。”在世界格局發生著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的新時期,楊潔篪用“中國之道”表述了自己的外交理念。
京ICP備13018232號-3 |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30016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京B2-2020355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10425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0541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京)字第181號 | 出版物經營許可證京零字第220018號 | 京公網安備11010702000076號
網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