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9月2日體育專電(記者劉陽 高鵬 肖春飛)不久前在美國華盛頓舉行的首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上,美國總統奧巴馬將一個簽名籃球贈予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特別代表、中國國務院副總理王岐山,成為此次對話的點睛之筆。
從當年著名的“乒乓外交”中的小小銀球到這只籃球,歷史變遷讓人感慨:新中國,通過乒乓球交往成功打開了中美之間的大門;曾經讓外國人感到神秘的中國,通過北京奧運會拉近了與世界的距離。“小球轉動大球”、“奧運外交盛典”充分顯示出,在新中國走過的風雨60年中,體育,作為傳播和平與友誼的使者,在中國外交史上寫下了濃重但充滿活力的一筆。
體育人,也曾轉動地球!

圖為1971年4月13日,中華全國體育總會舉行歡迎儀式,歡迎前來中國進行訪問的美國乒乓球代表團。中美兩國乒乓球運動員在北京首都體育館進行了友誼比賽。1971年-1972年,中、美兩國乒乓球隊互邀訪問,開啟了中美友好交往的大門,這在中美兩國關系史上被譽為“乒乓外交”。新華社發(資料照片)
“乒乓外交”改變全球戰略地圖
38年前,日本名古屋,當蓄著長發的美國隊員科恩誤入中國乒乓球代表團的專車時,這個19歲的美國年輕人沒有想到,歷史從這一刻開始改寫。
“乒乓外交”一舉改變了全球的戰略地圖——當年曾參與到“乒乓外交”新聞工作的金桂華如此表示。美中關系全國委員會副會長白莉娟日前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則如此評價“乒乓外交”:“這是一種特殊手段,它讓我們兩個國家走到一起。這種做法已經成為沒有外交關系的雙方緩和關系的一種成功做法。”
經毛澤東主席批準,1971年4月,正在日本名古屋參加第31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的中國乒乓球隊,向美國乒乓球隊發出訪華邀請。科恩獲悉后,激動得在地上打滾。不到一年后,時任美國總統的尼克松來到北京。
其實,在“乒乓外交”之前,足球和圍棋也在新中國成立初期的外交領域發揮著類似的作用。
對體育外交做過專門研究的首都體育學院教授李相如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說:“‘乒乓外交’、‘圍棋外交’的真正成就在于,它開創了一個以人民之間的友誼促動國家之間的交流與和解的成功模式,而這種外交模式的載體正是跨越國界和意識形態障礙的國際體育交流。”
京ICP備13018232號-3 |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30016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京B2-2020355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10425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0541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京)字第181號 | 出版物經營許可證京零字第220018號 | 京公網安備11010702000076號
網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