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 王利明
對二十年來《檢察日報》所取得的成績表示衷心的祝賀,同時感謝《檢察日報》對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長期以來的支持和幫助。
我們現在處在信息爆炸的時代,媒體、報紙競爭非常激烈,在這樣一種環境下,《檢察日報》作為一家專業報紙能夠獨樹一幟,辦出特色、辦出風格、辦出水平,從紙質版到電子版,從報紙到網絡、到影視、到多個雜志,事業迅速發展,可以說已經做大做強了,能做到這些非常不容易。這不僅僅是因為報紙堅持了正確的輿論導向,做到了在辦報上內容豐富、欄目新穎,更重要的是定位非常準確。她不僅關注檢察工作的實踐,及時地反映檢察動態,宣傳檢察機關的事跡人物,為推動檢察事業的發展作出大的貢獻,而且她突破了機關報紙的局限,把辦報視野放在整個的中國法治建設進程中,為推進法治建設做出貢獻。站在這樣一個高度,《檢察日報》這些年已經成為了宣傳法治成果、傳播法治文明、推動法治進程的一個主陣地、一個主渠道,是法治媒體里非常活躍、非常有特色的媒體。
《檢察日報》之所以受到大家喜愛,與她的定位是分不開的。我是《檢察日報》的忠實讀者,從周刊到正報,每天都看,成為了一種習慣。《檢察日報》關注人民群眾關心的重大事件,關注民生的重大問題,用各種形式反映,有的是跟蹤報道,有的是專題討論,有的是專論,有的是短評。今天的《檢察日報》就專門討論了云南的一起案件。在這篇報道中,《檢察日報》始終把握了正確的輿論導向,具有強烈的政治意識、大局意識、責任意識。
《檢察日報》十分關注法治建設中的重大理論問題,經常討論司法改革問題。不僅關注與檢察有關的司法改革問題,更注重整個國家的司法改革,討論立法中的重大問題,討論有關法律監督的理論完善問題,這些問題都是站在完善國家法治建設的高度在討論、在關注,形成了和法治建設為一體的良性互動。《檢察日報》對法學教育中的重大問題也給予了極大關注,非常貼近法學院的師生、貼近學者,深受師生的喜愛。
《檢察日報》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這種社會責任感來自于法治建設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檢察日報》這些年取得的成績,不僅因為高檢院領導的高度重視、廣大檢察官的喜愛,也因為匯集了一批有高度敬業精神、勤奮的高素質團隊。
20年過去了,《檢察日報》又站在一個新的起點。在新的歷史時期,面臨了新的任務、新的挑戰。在中國法治體系建立后,怎樣使紙上的法律,真正成為行動中的法律,《檢察日報》的宣傳報道責任更加重大。衷心希望《檢察日報》能夠適應新任務、新挑戰,不斷為宣傳法治成果、推進中國法治建設的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
京ICP備13018232號-3 |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30016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京B2-2020355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10425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0541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京)字第181號 | 出版物經營許可證京零字第220018號 | 京公網安備11010702000076號
網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