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廣州市衛生局副局長曾其毅在接受媒體采訪時的言論“中國看病最不難最不貴”,引起網友熱議。
曾其毅認為,中國的老百姓看病全要自己掏錢,但出不起不等于貴。在中國,全國一流的專家掛號費只要7元錢,而在香港掛號看一次病要300元,在加拿大要25加幣。
平心而論,他的看法并非空穴來風,不少“海歸”醫生對照中外“看病實況”后,也認為在中國看病不算太難太貴。問題是,簡單的“橫向比較”后即斷言“中國看病最不難最不貴”,難免失之偏頗,令人難以接受。表面上看,中國專家的掛號費、醫藥費是比一些發達國家和地區便宜了好多倍,然而,這種比較忽視了一個基本事實:即國人與發達國家居民在收入上的差距,這種差距同樣是好幾倍乃至十幾倍。而這樣一種比較問題的方式,在衛生界并非個別現象,有的在看病難看病貴問題上簡單類比,結果比出了沾沾自喜;有的則在醫生收入上簡單類比,結果比出了心理失衡,認為中國醫生的收入跟發達國家不能比,付出與收入太不成比例,并把收紅包、拿回扣作為一種補償。
恰如網友“誰是誰”所質疑的:到底是人民價值觀有問題還是你(曾其毅)價值觀有問題?有些衛生官員有意無意諱言看病難看病貴,令公眾深感憂慮。近年來,百姓就醫問題受到黨和政府高度重視,城鄉居民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得到不同程度緩解,這主要得益于醫保“全覆蓋”、控制醫療機構收入“增速”及部分社區衛生機構試點“以藥養醫”改革等。然而,看病難看病貴“癥狀”剛有所好轉,便聲稱“中國看病最不難最不貴”。衛生官員如此“感覺良好”,人們有理由擔心:衛生界緩解看病難看病貴問題的努力以后會不會“打折”?不少醫生檢查、用藥本來就“大手大腳”,在“看病不貴論”的影響下,會不會更加“放開手腳”?
“看病不貴”引發的網友熱議,折射了衛生界有些官員對民情民意缺少足夠的了解。在關注與改善民生成為重大主題的今天,建議“感覺不到看病貴”的衛生官員多聽聽百姓的聲音、患者的聲音,多思考思考衛生界能為改善民生做些什么。(蔣廷玉)
京ICP備13018232號-3 |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30016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京B2-2020355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10425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0541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京)字第181號 | 出版物經營許可證京零字第220018號 | 京公網安備11010702000076號
網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