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近年來,部分黨政干部由于工作壓力過大等各種原因造成心理抑郁甚至自殺的事件屢見報端。針對這一現象,有政協委員建議,將心理衛生監測作為干部體檢的必檢項目,將干部心理健康狀態作為干部任免、升遷的參考依據,杜絕“帶病堅持工作”現象,在網上引起較大爭議。有網民認為,在全民焦慮的社會轉型期,心理健康體檢不能只惠及黨政干部群體,從事其他職業的公眾同樣需要心理疏導與干預。
【新聞主題】
據3月9日《南方都市報》、3月10日《新京報》報道,全國政協委員、南京中醫藥大學博導王旭東接受采訪時表示,黨政干部的心理健康和精神衛生存在問題,已是不爭的事實;官員如果心理抑郁,將影響決策。因此,他建議,將心理衛生監測作為干部體檢的必檢項目,以制度的形式明文規定,在任干部出現心理障礙或精神疾病,應強制離崗休息并治療,同時將干部心理健康狀態作為干部任免、升遷的參考依據。
【背景資料】
據媒體對公開信息的不完全統計,2009年,全國共發生13起官員非正常死亡事件,其中多數官員屬于自殺。2010年有9起類似事件,而剛剛過去的2011年官員自殺勢頭不減,今年初也有多起官員非正常死亡事件。官方公布的調查結果表明,除個別官員確因涉及腐敗而畏罪自殺外,多數自殺都是因為工作壓力大導致長期心理抑郁所致。
【媒體評論】
建立有效的官員心理干預機制
《三湘都市報》刊文《杜絕“帶病堅持工作”是對官員的真正愛護》評論認為,王旭東委員所提出的“杜絕帶病工作”,其意義在于盡量把心理不健康官員的負面影響減至最小。而若要真正解決這個問題,還應從根源上解決這種心理危機,即建立有效的心理干預機制,為心理出現亞健康,或者已經有精神重壓的官員號脈問診,使之盡早進行心理治療。另外,官員自己也應認識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摒棄“諱疾忌醫”心理,主動尋求心理幫助,別讓抑郁和焦慮附體纏身。
【網民觀點】
應及時建立干部心理疏導機制
騰訊網網友“德國農村婦女”:這建議沒什么不對吧,歐美國家早就有對關鍵部門領導的心理評估機制,對政府公務員的心理疏導機制,這些理念和做法國內應該及時引進。
呼吁關注全民心理健康
新浪網網友“楊文”:不該過多的把心理問題和職業掛鉤起來,雖然職業肯定會影響到一個人的心理健康。但是,更多時候人的心理問題其實還是跟其自身的性格有關系,根據職業狀況合理的調整自身的狀況才能更好的釋放心理壓力。不僅僅是公務員面對的壓力是如此,哪一種人,哪一個行業不都是在面臨著生活給予的壓力么?
騰訊網網友“飛龍在天”:公務員也是正常人啊,有心理問題很正常。成年人上有老下有小,工作中又常常面對各種問題,有心理問題一點都不奇怪啊。我去年的時候,還中度抑郁呢。怎么沒人關注一下老百姓的心理健康呢?
騰訊微博網友“Yang”:老百姓因工作壓力導致心理有疾病的更多!想想富士康等企業的員工,請委員們提的建議別僅限于政府官員。
心理監測和治療不能治本
新浪微博網友“林竹園”:從切身感受來看,官員之所以存在心理問題,根源在于一把手說了算,權力過分集中,從而壓抑束縛人的積極性創新性。在一線公務人員呈現一種既對上級負責,又要面對基層民眾眾多問題的現實困擾,兩頭都落好很難,長期下去,就要出現心理疾病。
新民網網友“李特”:公務員是一個特殊的人群,他們所承受的壓力難以想象。一方面來自上級領導的任務壓著他們,而來自人民群眾的呼聲也讓人不堪承受,他們一直都是兩面受氣的角色,生活在壓力的漩渦之中。如果不及時疏導的話,估計每個人都會有心理疾病的。
大范圍推廣浪費財政資源
新浪網網友“唐納森”:針對部分高壓力崗位設置心理健康保障是必要的,但是如果以制度化的形式全面鋪開,必將又是一筆極大的預算,對于納稅人而言是不負責任的,最終只會讓醫療產業獲得更多的資本。
(作者:李永剛 來源:正義網絡傳媒研究院)
京ICP備13018232號-3 |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30016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京B2-2020355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10425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0541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京)字第181號 | 出版物經營許可證京零字第220018號 | 京公網安備11010702000076號
網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