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家網信辦發(fā)布“賬號十條”規(guī)范網絡賬號名稱。資料圖片
事件回放
2015年2月4日,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發(fā)布《互聯網用戶賬號名稱管理規(guī)定》,又稱“賬號十條”,要求網民在微信、微博、論壇等網絡空間注冊的賬號、頭像、簡介等注冊信息不得出現危害國家安全、破壞民族團結等違法和不良信息。該規(guī)定自3月1日起施行。
中國網民規(guī)模世界第一,用戶賬號數量巨大,賬號亂象日益突出,污染網絡生態(tài),侵害公眾利益,嚴重違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已成社會公害,社會各界反映強烈,廣大網民深惡痛絕,整治賬號亂象迫在眉睫。“賬號十條”就賬號的名稱、頭像和簡介等,對互聯網企業(yè)、用戶的服務和使用行為進行了規(guī)范,涉及在博客、微博、即時通信工具、論壇、貼吧、跟帖評論等互聯網信息服務中注冊使用的所有賬號。賬號管理按照“后臺實名、前臺自愿”的原則,充分尊重用戶選擇個性化名稱的權利,重點解決前臺名稱亂象問題。
國家網信辦有關負責人強調,互聯網企業(yè)應配備與服務規(guī)模相適應的專業(yè)人員,對互聯網用戶提交的賬號名稱、頭像和簡介等注冊信息進行審核,對含有違法和不良信息的,不予注冊。對存在違法和不良信息的賬號,以及以虛假信息騙取賬號名稱注冊的,應當采取通知限期改正、暫停使用、注銷登記等措施。對冒用、關聯機構或社會名人注冊賬號名稱的,互聯網信息服務提供者應當注銷其賬號,并向互聯網信息內容主管部門報告。同時,企業(yè)還應保護用戶信息及公民個人隱私,建立健全舉報受理處置機制,自覺接受社會監(jiān)督。
“賬號十條”出臺后,新浪、百度、騰訊通過官方網站、官方微博微信等發(fā)布公告,承諾加強用戶名稱、頭像和簡介信息管理,保護用戶信息和公民隱私,自覺接受社會監(jiān)督,攜手用戶共同營造清朗的互聯網環(huán)境。
事件影響
當前,我國互聯網產業(yè)發(fā)展迅猛,網絡規(guī)模和網民規(guī)模與日俱增,在急劇發(fā)展的同時,勢必引起相關法律規(guī)范的滯后,因此不可避免地在網絡上存在一些問題。現在互聯網已經成為人們學習、工作、生活、社交不可或缺的工具,每個賬號都是一個“自媒體”,每個賬號都是網絡空間的一部分,每個賬號傳播的內容都影響著整個網絡環(huán)境。互聯網賬號亂象侵害公眾利益,擾亂社會秩序,挑戰(zhàn)法律道德底線,嚴重違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已經成為制約互聯網健康發(fā)展的一大毒瘤。“賬號十條”管理規(guī)定的出臺,抓住了互聯網管理的“關鍵一環(huán)”,明確規(guī)范了用戶賬號服務提供者、使用者、管理者的權利與責任,對于凈化網絡空間意義重大。
各方觀點
新聞評論員衛(wèi)永強:“賬號十條”是網絡信息服務提供者和用戶在網絡空間權利和責任的進一步細化,讓天馬行空的互聯網終于有了“實名”之說。網絡空間的基本規(guī)則和管理措施在未來還會陸續(xù)出臺和進一步完善,互聯網服務企業(yè)和網民在網絡空間的權利和責任必將進一步細化。通過建章立制,全面推進網絡空間法治建設,實現網絡健康發(fā)展、網絡運行有序、網絡文化繁榮、網絡生態(tài)良好、網絡空間清朗的目標。
——2015年12月3日山西新聞網
新聞評論員韓志:“眾人拾柴火焰高”,要解決網絡賬號亂象,就需要參與網絡空間的各個主體依照“賬號十條”的規(guī)定積極盡到自己的責任。賬號作為自媒體時代每個人在網絡世界的通行證,可以說是網絡空間傳播信息的源頭。“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只有信息的源頭潔凈了,傳播的信息才不會污濁,隨著“賬號十條”的進一步實施,每個人在網絡上都會有一張干凈的通行證,有了這張干凈通行證,網絡空間才能變得更加清朗和文明。
——2015年3月26日青海新聞網
京ICP備13018232號-3 |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30016 |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京B2-2020355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10425 |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0541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京)字第181號 | 出版物經營許可證京零字第220018號 | 京公網安備11010702000076號
網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