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長樂營前新街的戚繼光屯兵遺址被拆為廢墟 資料圖片
事件回放
清末民初帶領“黑旗軍”在越南抗擊法國入侵,又在臺灣抗擊日寇侵略的名將劉永福,1917年去世后葬于故鄉廣西欽州。但2015年6月,劉永福墓竟然遭到不法分子的盜挖,尸骨無存。更令人震驚的是,這已經是五年內第三次遭遇盜挖了。距離劉永福墓數公里遠的另一位抗法民族英雄,同樣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馮子材墓,近年來也頻遭破壞性盜挖。2015年10月,位于福建省長樂市營前新街的抗倭名將戚繼光屯兵遺址,在營前街道答復“不會進行拆除”之后,依然被強拆成了一堆廢墟。對此長樂市城鄉規劃局、科技文體局和拆遷部門均認為自己沒有失職。
事件影響
劉永福墓被盜挖之后,欽州市博物館館長蘇棟認為,劉永福墓得不到保護的主要原因是當地村民不配合,不愿意在家里裝監控。劉永福墓被盜挖的第二天,國家文物局接報后高度重視,立即要求廣西壯族自治區文物局派專人赴現場調查處理,并提出三條要求:一是協調督促公安機關盡快破案;二是由專業機構對墓地被盜現場評估損失,采取針對性保護措施;三是舉一反三,查找原因,排查隱患,切實提高古墓葬安全防護水平。營前街被強拆后,福建省文物局明確表示,拆除要先停下來,要修復原貌,然后依法問責。長樂市政府已于11月17日晚召開專題會議。要求立即停止拆除,對已拆除的房屋要修復原貌,并對之前納入拆遷范圍的98-103號房屋采取措施予以全面保護,長樂采取的保護措施要及時如實向上反饋。
各方觀點
廣西壯族自治區文物局博物館與文物安全督查處處長莫志東:不少文物由于缺乏保護資金,疏于修繕,即使不受到人為破壞,也會在大自然的作用下慢慢消失。文物是人類文明的重要文化遺產,野外文物不能因為身處野外而無法得到保護。
——2015年8月5日新華網
廣西社會科學院社會學專家周可達:政府應提高文物保護意識,在展開文物普查的基礎上設立專項保護資金,在保護研究人員和技術設備方面加大投入,加強保護力度。執法部門應加強對文物交易的監管,不能讓地下文物交易泛濫。
——2015年8月5日新華網
福建省廈門市政協特邀研究員、廈門市文化局原局長彭一萬:不管城市怎么發展,文化是城市之魂,如果文化都破壞掉了,城市的靈魂也就沒有了。
——2015年12月2日人民網
京ICP備13018232號-3 |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30016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京B2-2020355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10425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0541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京)字第181號 | 出版物經營許可證京零字第220018號 | 京公網安備11010702000076號
網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