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圖片
事件回放
2015年 9月1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并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影產業促進法(草案)》,以提升文化產業水平、促進電影產業健康發展。會議決定將草案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2015年10月30日,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七次會議首次審議電影產業促進法草案,并面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
電影產業促進法被稱為“中國電影第一法”。早在2003年就啟動起草。經過12年的醞釀千呼萬喚始出來。2011年12月,電影產業促進法征求意見稿發布,面向社會征求意見。對比2011年的征求意見稿,目前公布的草案進一步降低市場準入門檻,取消了一次性的《電影攝制許可證(單片)》。草案規定未取得《電影公映許可證》的電影,不得發行、放映、參加電影節(展)。個人擅自提供無證電影參展的,5年內不得從事相關電影活動。另外,草案規定電影院應當如實統計銷售收入;未如實統計的,最高罰款50萬元;情節嚴重的,停業整頓或吊銷許可證,對“偷漏瞞報票房”的罰款幅度大幅提高。根據草案,電影主辦部門要加強對電影活動的日常監督管理,建立社會信用檔案制度,并向社會公布;電影行業組織要依法制定行業自律規范;執法部門要依法保護與電影有關的知識產權,查處侵犯知識產權行為。此外,草案還規定了電影院安裝符合國家標準的計算機售票系統,依法進行會計核算,如實統計銷售收入等。草案還明確提出國家實施青年電影人才扶持計劃,但并沒有提及電影分級制度。
事件影響
對于這部電影人期盼已久的法律,一些業內人士認為,此次電影立法,最大亮點在于“產業”二字。草案以促進中國電影產業發展為主旨,將為我國電影產業持續健康穩定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也為建設電影強國提供制度保障。據統計,自2002年我國電影產業化改革至今,我國影片年產量從不足百部發展到穩定在600余部,票房從每年不足10億元發展到今年即將突破400億元,銀幕從不足2000塊發展到2.9萬塊。作為市場化程度最高、開放程度最高、面對外部環境競爭力最強的一種文化產業,電影立法是對電影改革經驗的高度總結和提升,將為我國電影產業發展確立基本的法制保障。業內人士表示,與中國電影最強勁的競爭對手美國相比,我國電影在工業基礎、技術支撐體系、金融保險體系、人才培養等方面,還有巨大差距。加大對電影產業的扶持力度,將進一步夯實我國電影產業的基礎。
各方觀點
中國電影文學學會副會長、劇作家和評論家趙葆華:用三個“最”予以解讀:最關鍵、最需要、最有利。電影產業促進法是在最關鍵最需要的時候推出的最有利于電影領域的法律,將為中國電影事業提供可持續發展的動力,從法律層面維護電影的生態環境。為了保護中國電影“領土安全”,必須守土有責,守住自己的陣地。
——2015年11月24日《法制日報》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電影家協會副主席、中國電影文學學會會長王興東:草案六章58條,規范了電影的行政審查、電影發行放映、電影產業保障,都很細致,細到電影院要遵守消防和公共衛生都列入其法。但是,對于電影產品賴以生存的“電影劇本”的開發、保護及合法使用,以及尊重劇本和原創作者的著作權益沒有納入本法。可以說,草案如同一幅從地表以上鋸斷樹干,放棄根本,企圖促進樹上碩果滿枝的漫畫,立法思路從根本上違反電影創作生產的常理和規律。
——2015年12月8日中國經濟網
中國電影制片人協會理事長韓三平:通過法律強化中國電影的產業屬性、產業意義,將為中國電影的發展壯大帶來更強大動力。
——2015年10月31日《新華每日電訊》
京ICP備13018232號-3 |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30016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京B2-2020355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10425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0541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京)字第181號 | 出版物經營許可證京零字第220018號 | 京公網安備11010702000076號
網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