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7日下午,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第二次全體會議,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周強向大會作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
最高法報告提出,人民法院深入踐行“兩山”理念,五年來,審結環境資源案件129.3萬件,審結檢察機關和社會組織提起的環境公益訴訟案件1.7萬件。基本建成中國特色環境資源審判體系,中國環境司法在全球環境治理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貫徹保護優先、預防為主、損害擔責等原則,制定生態環境侵權禁止令、懲罰性賠償等司法解釋。審理非法進口“洋垃圾”、環境監測數據造假、非法圍填海域等案件,助力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云南法院審理綠孔雀預防性保護公益訴訟案,加強生物多樣性司法保護。
完善長江、黃河生態保護修復司法政策,流域內法院司法協作“串珠成鏈”,攜手保護“母親河”。江蘇法院跨省移交“長江特大非法采砂案”生態修復金,落實全流域一體化保護。河南、湖北、重慶、陜西、寧夏法院在黃河濕地、丹江、三峽庫區、秦嶺、賀蘭山等建設生態司法修復基地,讓受損生態得以修復。
創新適用補植復綠、增殖放流等恢復性司法舉措,判令補植樹木超過9085萬株,放流魚苗超過5.1億尾。貴州法院支持認購碳匯修復生態,福建法院創新林業碳匯損失計量及賠償機制,促進綠色低碳發展。
最高法報告提出,人民法院加強文物和文化遺產司法保護。“章公祖師”肉身坐佛像案開創以國內民事訴訟追索流失海外文物新途徑,河北山海關、山西右玉法院建立長城文化遺產司法保護機制。
京ICP備13018232號-3 |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30016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京B2-2020355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10425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0541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京)字第181號 | 出版物經營許可證京零字第220018號 | 京公網安備11010702000076號
網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