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喆
檢察技術信息研究中心主任
轉變觀念用好數字檢察的“道”與“器”
在數字檢察時代,一切依然還是要緊緊圍繞檢察業務,因此,數字檢察的“道”一定是業務需求和業務規則,數字檢察的“器”便是數學邏輯和模型算法,即用科技的“器”服務于業務的“道”。 -
劉太宗
最高檢知識產權檢察辦公室主任
擁抱變革,主動融入 推動知識產權檢察工作跨越式發展
知識產權法治建設和保護工作等方面還存在不足,知識產權領域仍存在侵權易發多發和侵權易、維權難的現象,知識產權侵權違法行為呈現新型化、復雜化、高技術化等特點,同案不同判、執法司法標準不統一的情況還一定程度存在。 -
劉志遠
檢察日報社黨委書記、社長
檢察大數據研究院成立 數字賦能檢察再添新助力
檢察日報社經過30多年的積累,集聚了各類豐富檢察知識資源,下一步還將運用市場化手段,引入更多社會相關數據資源,確保產出更多數據價值。“除正義智庫以外,我們還建立了最高檢案例庫檢察文書庫,并與地方檢察機關合作,建設大數據檢察平臺。 -
公維劍
泰山檢察信息技術研究所所長
大數據賦能數字檢察 努力構筑檢察大數據與檢察業務通暢橋梁
數據治理是一個長期工程,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檢察系統受業務和專業技術限制,沒有專業力量進行數字檢察建設。企業以盈利為目的,沒有利潤驅動,不會主動專職服務于數字檢察建設。 -
馬一德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科學院大學知識產權學院教授
完善知識產權檢察機制 數字技術成為知識產權檢察保護新動能
案件裁判標準不統一,地方保護主義,當事人維權成本和取證難,案例審理周期長,知識產權違法犯罪難以得到有效追溯等問題,雖然司法審判是知識產權保護的重要方面,但我國司法的運行核心在于公檢法、司法行政機關各司其職。 -
林維
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副校長
將大數據融入檢察履職的“血脈”推動檢察事業更上一層樓
檢察機關通過積極履行四大檢察職能,全面參與國家治理體系建設。以知識產權檢察為例,通過刑事犯罪的治理,可以有效威懾造成嚴重侵害的知識產權侵權行為,通過民事和行政訴訟監督,可以有效保障司法裁判公平公正,糾正行政違法行為。 -
胡東林
浙江省檢察院黨組成員、副檢察長
堅持數字賦能監督,提升綜合保護的質效
檢察機關搭建低代碼監督模型,通過大數據分析紹興法院五年16萬份裁判文書,篩選出紡織花型著作權糾紛案件2916件,發現其中由同一律所律師代理的就達1393件,占總數的近一半,大部分系同一版權代理公司委托。 -
李軍
江蘇省蘇州市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
深挖大數據“富礦”在法律監督模式重塑變革中后發趕超
為深化數據應用實踐,蘇州檢察機關運用深度學習等前沿技術強化數據處理、數據挖掘的手段,開發了大數據法律監督平臺,從數據中發現執法司法不公不嚴不廉等監督線索,從個別、偶發、被動監督轉變為全面、系統、主動監督。 -
段曉雁
北京市檢察院第四分院知識產權檢察辦公室主任
發現知識產權案件辦案規律 強化知識產權檢察監督力量
當前知識產權檢察類案監督普遍存在的范式缺失問題,為此,北京市檢察院第四分院基于多元數據集成分析,通過關鍵信息自動抓取、結果比對、類案分析、線索提示等,從編譯環境搭建部署適配功能等多維度出發,深度滿足知識產權檢察監督的智能化需求。 -
賀衛東
中電長城網際系統應用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
開創信創工程,助力行業數據化、智能化建設
當前中國的很多廠商、政府系統,用了美國云系統平臺,美國已經斷供了,這就造成了龐大的應用體系放在了一個不能演進的大系統中,以后可能面臨安全挑戰、系統完善、安全挑戰等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