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新聞中心召開記者會,生態環境部部長李干杰就“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相關問題回答中外記者提問。

環保部門告別單打獨斗 與最高檢建立合作機制
今年1月,最高檢和生態環境部等九部委聯合印發了《關于在檢察公益訴訟中加強協作配合 依法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同月,最高檢內設機構改革,其中第八檢察廳作為承辦公益訴訟檢察業務的專門機構,為履行檢察公益訴訟職責提供組織保障。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進展成效明顯,小環保變成了大環保。
●從環保部門一家單打獨斗,小馬拉大車,變為大家都積極參與,發揮各自的優勢,共同齊心努力來打污染防治攻堅戰。
●在公益訴訟案件中,生態環保案占比最大。在全國公益訴訟案件中,檢察機關辦理的案件約占四成以上。
●生態環境部與最高檢之間建立合作機制,包括人員交流,春節后已開始相互派人員到對方單位掛職。
大氣重污染成因及來源主要是三大方面
大氣重污染成因及來源主要是三大方面,可歸納為污染排放、氣象條件和區域傳輸三個影響因素:
●污染排放。污染排放是主因和內因,工業、燃煤、機動車、揚塵為四大主要污染來源,共占比達90%以上。
●氣象條件。氣象條件是外因,但對大氣重污染影響非常大。根據專家評估結果,同樣的污染排放,氣象條件的影響,年度與年度之間上下10%,個別城市可能還會達到15%。
●區域傳輸。在一個傳輸通道內,比如說京津冀及周邊“2+26”城市范圍內,大概相互之間的影響平均是20%-30%,重污染氣象天氣發生時,可能達到35%到50%,個別城市可能會到60%-70%,相互之間的影響比較明顯。
大氣重污染成因與治理攻關項2017年正式設立,相關工作從2017年9月份正式展開,預期今年年底全部結束。現在工作關鍵是要優化四大結構,做好重污染天氣條件下的預警應急工作,實施聯防聯控。
環境監測數據的質量是環保工作的生命線
環境監測數據的質量是環保工作的生命線,不能出毛病,不能有問題。生態環境部著力推動監測網絡建設,對環境監測數據提出三個字要求:真、準、全,即真實、準確、全面。
對于監測數據造假問題,采取三項措施:
●讓其不敢。發現問題立馬查處、嚴肅查處,不是一般的追責問責,不是蜻蜓點水。比如已向社會發布的兩個典型案例,不僅僅是有行政處罰,還有刑事處罰。
●讓其不能。通過體制機制的改革創新,請第三方進行監測國控點,不再由地方進行監測,并且對第三方有嚴格的一套管理制度。人防之外還有技防,如監測總站聯網的視頻設備等,確保能夠避免對監測的干擾。
●讓其不愿。發現問題嚴肅查處、倒逼,對于做得好的,在一些政策和其他方面,給予獎勵、鼓勵和支持。
落實長江保護修復攻堅戰行動計劃 健全生態補償機制
生態環境部會同沿江11個省市和相關部門,先后制定了《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和《長江保護修復攻堅戰行動計劃》,為抓好長江保護提供了基礎和指南。經過兩年的時間,長江沿線縣級以上城市飲水水源地一共1474個,存在的問題基本上都得到了整治,完成率達到99.9%。目前為止,長江沿線省會以上城市的12家黑臭水體整治已經超過了90%。
2019年,生態環境部主要抓八個方面的工作。前四個前兩年已經開展:
●飲水水源地的保護。
●城市黑臭水體整治。
●“綠盾”相關行動。
●進一步深化“清廢行動”,進一步排查和整治沿江的固體廢棄物非法轉移和傾倒的問題。
還有四項新工作:
●劣Ⅴ類水體專項整治。對長江流域12個劣Ⅴ類水體進行重點整治。
●入江、入河排污口的排查整治。
●“三磷污染”的專項整治。
●11個省市的省級以上工業園區污水處理設施的專項整治。
去年,中央財政資金拿出50億元用于推動支持長江流域生態補償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下一步,將會進一步擴大、深化、運用好生態補償機制。
京ICP備13018232號-3 |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30016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京B2-2020355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10425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0541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京)字第181號 | 出版物經營許可證京零字第220018號 | 京公網安備11010702000076號
網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