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16日),在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分論壇上,工業和信息化部教育與考試中心等部門,聯合發布了最新的《AI時代網絡安全產業人才發展報告(2025)》。
2025年全球網絡安全人才缺口升至480萬
報告顯示,2025年全球網絡安全人才缺口升至480萬,同比增長19%。2025年網絡安全運營類崗位以26.8%的占比連續三年排名第一;企業最青睞“3—5年經驗+實戰能力”候選人,其中,要求3—5年經驗的占比28.2%,工作經驗和實戰能力分別占比76.2%與72.2%。
報告顯示,全國已有792所普通高校開設網絡安全專業,占高?倲27.1%;其中65.9%已在2025年新增AI安全課程,較去年躍升15個百分點。91.3%院校建成實訓室,但“充足的實習實訓項目”僅占52.4%。
報告首次列出“AI驅動的網絡安全崗位圖譜”,包括智能體架構師、數據合成專家、模型安全紅隊、AI風險顧問等七類新職業。調研顯示,97%從業者已接受AI安全相關培訓。
此外,報告建議:主管部門將“AI+安全”復合人才納入國家安全戰略,建立跨區域實訓云;高校把大模型安全等納入必修課;企業開放真實攻防日志,建設聯合實驗室;個人則需構建“技術穿透力+合規領導力+戰略洞察力”三維能力,完成從操作者到“智能防御架構師”的躍遷。
專家解讀:網絡安全人才需多方聯動培養
《AI時代網絡安全產業人才發展報告(2025)》指出,網絡安全人才在全球范圍內缺口達到約480萬。那么產業界到底需要什么樣的人才,我國高校是否能培養出現在緊缺的網絡安全人才呢?來看專家的解讀。
云網基礎設施安全國家工程研究中心技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張侃:實際上這個人才的短缺,體現在兩個層面上,一方面是高技術高技能人才依然短缺,第二個實際上在企業運營治理過程當中,網絡監控,網絡運營,網絡的管理人才還是大量欠缺。因此,人才的缺乏不只是高水平人才的缺乏,而且是一個高中低整個金字塔結構的人才層次,總體還是供不應求。
報告顯示,目前全國有792所普通高校開設網絡安全專業,其中65.9%已在2025年新增AI安全課程。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網絡安全產業學院院長 苗春雨:雖然很多學校開設了這個學科和專業,但是因為網絡安全的本質是對抗,整個高校的人才培養的環節中,實踐的過程還是比較缺失。
專家表示,由于互聯網科技特有的快速更新迭代的特點,網絡安全人才的培養并非一朝一夕。近年來,網絡人才的培養也越來越得到國家重視,2024年出臺的《加快數字人才培育支撐數字經濟發展行動方案(2024—2026年)》和今年發布的國務院關于深入實施“人工智能+”行動的意見和《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等文件中都提出了塑造多元辦學、產教融合的新形態等要求。
張侃:在培養的途徑上,必須遵循一個生態化培養模式。其中,政府、學校、企業和社會缺一不可,政府提供政策支持,學校打造高速、高質量的基礎素質,企業提供實戰力量的環境,社會提供人才輩出的沃土,四方面共同協作,才能打造出來這么一支真正為社會所需要的層次結構齊全的人才體系。
有效提升供應鏈效率 增強韌性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昨天(16日)在2025年采購與供應管理大會上發布《2025“人工智能+供應鏈”創新發展報告》。根據報告,人工智能在采購供應鏈中的應用場景越來越豐富,涵蓋從預測到執行、從監管到協同的關鍵環節,在有效提升供應鏈效率、降低成本以及增強供應鏈韌性等方面成效顯著。
根據報告,人工智能在采購供應鏈領域的應用,主要包括智能預測分析、智能采購業務、智能采購監管、智能物流調度以及供應鏈控制塔和人機協同作業等10個主要創新場景。
企業調查顯示,目前我國物流供應鏈領域的人工智能應用滲透率已超過37%,其中運輸場景的人工智能應用滲透率達到了78%,倉儲與安全管理的人工智能應用滲透率也分別達到47.27%和52.73%。人工智能技術正成為企業降本增效的核心驅動力。與傳統的采購模式相比,采用智能采購供應鏈的企業,采購效率可以提高30%以上,采購周期可以縮短50%以上。
另外,在綠色低碳方面,人工智能可實現全鏈路碳足跡可視化與優化,推動供應鏈向可持續發展轉型。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副會長 胡大劍:人工智能正從單點應用向全鏈協同邁進,從單一企業應用向產業鏈協同應用拓展。這不僅有效提升我國供應鏈的韌性和安全水平,也為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注入新動能。
京ICP備13018232號-3 |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30016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京B2-2020355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10425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0541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京)字第181號 | 出版物經營許可證京零字第220018號 | 京公網安備11010702000076號
網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