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訴訟推動修繕王仁齋烈士陵園

全國人大代表,遼寧撫順特殊鋼股份有限公司技術中心高溫合金二室科研員、高級工程師 王艾竹

2025年8月15日,全國人大代表王艾竹(左二)聽取遼寧省撫順市檢察院保護英烈紀念設施公益訴訟檢察工作開展情況介紹。
8月15日,我跟著遼寧省清原縣檢察院公益訴訟檢察官走進王仁齋烈士陵園,眼前景象令人心頭一暖:曾經坑洼風化的山路已鋪好瀝青,15公里長的“英雄花徑”兩側,新栽的花卉迎風綻放,像一條彩色緞帶,蜿蜒通向英雄長眠的青山腳下。
遼寧省撫順市有眾多英雄烈士紀念設施,它們是褒揚英烈、教育后人的精神地標。我自小聽王仁齋的抗日故事長大,這位與楊靖宇并肩作戰的抗聯師長,早已是我刻在心底的英雄。作為全國人大代表,我一直關注撫順市檢察機關發揮公益訴訟檢察職能推動保護英烈紀念設施工作,如今看到王仁齋烈士陵園修繕一新,滿是欣慰。
王仁齋是山東文登人,1929年入黨。九一八事變后,他參與創建南滿游擊隊,任東北抗聯第一軍第三師師長,在白山黑水間屢立戰功。1937年9月,他在籌集子彈時遭遇偽軍伏擊,31歲的生命永遠定格在清原山林。軍民含淚將他安葬在清原縣枸乃甸鄉筐子溝村,新中國成立后建成烈士陵園,包含紀念廣場、墓區和抗聯三師紀念館,2014年他入選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名錄。
可就在今年3月,清原縣檢察院公益訴訟檢察官巡查時發現,王仁齋烈士陵園不少設施已經破敗:紀念碑基座松動、臺階破損,東北抗聯三師紀念館房頂漏雨導致墻面和文物受潮發霉,抗聯廣場地面坍塌、排水失效。就連通往陵園的道路也嚴重風化,陵園前河道無防護,汛期可能威脅墓體安全——這些問題,讓群眾瞻仰英烈多了阻礙。
清原縣檢察院迅速行動:用無人機航拍采集影像固定證據,5月依法向相關行政機關制發檢察建議,督促修繕設施、維護道路與河道。為破解施工復雜、資金緊張的難題,他們又主動向當地黨委匯報,推動陵園保護納入黨委政府重要議事日程,不僅成立工作專班,還爭取到130萬元專項資金。
隨后,檢察機關聯合多部門商定修繕方案,推進跨部門協作。短短兩個月,王仁齋烈士陵園完成“立體式修復”:內部臺階墻面加固、排水系統修復,外部道路攤鋪瀝青、河道筑起防護堤壩;當地政府還在沿線立起“抗聯三師紀念館”路標,種上各色花卉優化景觀——曾經的破舊陵園,徹底換了新貌。
7月,清原縣檢察院聯合行政機關邀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益心為公”志愿者現場驗收,發放問卷測評滿意度,還聯合水利專家召開公開聽證會。大家一致認可整改效果:安全隱患已消除,公共利益得到切實保護。
如今,修繕后的王仁齋烈士陵園里,60余件抗聯文物靜靜訴說著烽火歲月。夏日陽光中,新栽的鮮花與紀念碑上的五角星交相輝映,仿佛在輕聲告訴長眠的王仁齋師長:這盛世,正如您當年為之奮斗所愿。
(整理:記者李玉涵 通訊員姜陽)
京ICP備13018232號-3 |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30016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京B2-2020355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10425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0541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京)字第181號 | 出版物經營許可證京零字第220018號 | 京公網安備11010702000076號
網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