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國將軍何德慶故居重現歷史風貌

全國人大代表、湖北省紅安縣黃麻起義和鄂豫皖蘇區紀念園講解員 程星

2025年7月18日,全國人大代表程星(中)與檢察官一起查看重新修繕的英烈紀念設施。
在湖北省紅安縣黃麻起義和鄂豫皖蘇區紀念園,我和同事們每日接待著來自全國各地的干部群眾,為他們講述紅安兒女浴血奮戰的革命故事。
作為一名紅色講解員,我時常思考,如何讓這些紅色印記永遠鮮活,讓年輕人能身臨其境地感受那段烽火歲月?今年7月,我了解到紅安縣檢察院督促修繕何德慶故居的故事,深受觸動,也由此開啟了推動紅色資源深度融入“大思政課”的新思路。
何德慶是從紅安走出的開國少將,他未滿14歲就參加紅軍,在抗日戰爭中成長,為鞏固敵后根據地立下汗馬功勞,其事跡是我們講解的重要紅色教材。然而,當檢察官給我看何德慶故居整改前的照片時,我心頭一緊:這座承載著將軍早年生活印記的故居,因年久失修已瀕臨破敗。
今年6月初,紅安縣檢察院收到武漢軍事檢察院移送的線索后,立即前往紅安縣上新集鎮余家崗村實地查看。當時,何德慶故居門窗殘破,部分墻體坍塌,院里雜草叢生,雜物隨意堆放,且緊挨著村民住房,破損外墻隨時可能傷人,卻沒有任何警示標志,情況令人揪心。
檢察官深入調查發現,何德慶故居產權問題是最大的難題。早年,故居由將軍同村村民購得,產權人長期在外且無力承擔修繕費用,導致文物保護責任主體懸空,相關職能部門雖有修繕方案,卻因產權問題陷入僵局。
了解到這些情況后,我結合多年對革命舊址保護的思考,向檢察官們提出建議:要依法破解產權難題,同步謀劃故居修繕后的教育功能活化。故居布展應聚焦將軍少年成長與抗戰經歷,使其成為感染人、教育人的生動課堂。
檢察官們認真聽取了我的意見,主動聯系鎮政府、文物局、產權人等多方進行協調。6月10日,紅安縣檢察院依法向相關職能部門發出檢察建議,督促其履行監管職責、破解產權難題,并建議將長效管理和教育功能激活擺在突出位置。通過多方協作,問題很快得到解決,修繕工作順利啟動。
8月初,我與檢察官一同前往何德慶故居舊址查看修繕情況。只見破損的故居已得到修復,歷史風貌得以重現,安全隱患也徹底消除。檢察官還告訴我,村里已聘請專職文保員負責日常巡查維護,故居已被正式納入紅安縣紅色教育基地體系,并計劃串聯進鄉鎮的紅色教育線路。此外,檢察機關還將對接教育部門,推動把修繕一新的何德慶故居作為“大思政課”的實踐教學點,這與我多年呼吁的“將紅色資源深度融入國民教育體系”的履職目標高度契合。
我還得知,紅安縣檢察院與當地文物部門已簽訂協作意見,建立了涵蓋線索移送、信息共享、聯合巡查等環節的長效機制,為守護“中國第一將軍縣”的革命舊址織就了一張法治保護網。目前,檢察官們正在排查紅安縣抗戰遺址,開展專項保護行動,這也是紅安縣檢察院“‘益’護紅安紅”工作品牌引領下的常態化工作。
紅安,這片誕生了223位開國將軍的紅色沃土,每一處革命舊址、每一件歷史遺存,都是會說話的歷史教材,承載著不可磨滅的信仰印記與奮斗史詩。守護好這些紅色資源,讓紅色基因永續傳承,是我們共同的責任。
(整理:記者戴小巍 通訊員秦嬌嬌 韓偉林)
京ICP備13018232號-3 |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30016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京B2-2020355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10425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0541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京)字第181號 | 出版物經營許可證京零字第220018號 | 京公網安備11010702000076號
網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