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市寶山區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 孫琳

上海淞滬抗戰紀念館
站在上海淞滬抗戰紀念館前,八十多年前那場血戰仍歷歷在目,激蕩心頭。賡續紅色記憶、傳承抗戰精神,是我們對英烈最深切的告慰。為此,我院創新打造“寶衛戎光”品牌,讓法治之光在紅色傳承之路上閃耀,讓“檢察藍”成為守護家國安寧的堅實屏障。
對英烈權益和軍事遺跡的守護,我們步履不停。當看到烙印八十載烽煙的聚源橋村碉堡被歲月侵蝕出裂縫,曾承載革命記憶的馬橋紀念村牌坊斑駁殘損,我院與行政監管部門共同開展淞滬抗戰遺跡保護專項監督,全面排查32個碉堡遺跡、3處紀念牌坊遺跡和5處抗戰遺址。面對部分碉堡承載的特殊軍事屬性,我院與上海軍事檢察院建立軍地檢察協作機制,凝聚工作合力。此后,我院辦理23件涉軍公益訴訟案件,每一件都飽含著對“英烈榮光不容蒙塵”的莊嚴承諾。這份承諾,也在守護英烈榮光的具體行動中得到踐行。
1936年初,中共中央軍委特科三科科長譚忠余率5名戰友,攜電臺、武器趕赴陜北途中被捕后壯烈犧牲,安葬于陜西定邊烈士陵園。面對譚忠余烈士親屬盼其歸鄉的懇切求助,我院多方查詢嚴謹求證,推動相關部門將譚忠余烈士的姓名刻錄在家鄉的烈士陵園。當我院干警在譚忠余烈士墓前聆聽黨課,歷史烽煙與檢察擔當在那一刻無聲交融,我深刻感受到,守護好這些紅色地標,就是守護民族精神的根脈,讓信仰之火代代相傳。
軍人守護國家安全,法律守護軍人權益。這一信念源于抗戰精神中軍民同心、魚水情深的寶貴傳統,也是“寶衛戎光”品牌的核心價值。今年4月,我院與“南京路上好八連”建立常態化聯系機制,共筑強軍興軍法治長城。近年來,我院致力于保障軍人軍屬權益,推動優待政策落地生根,持續開展“送法進軍營”活動,將法治課程送入10余個軍營,惠及1000余名官兵。今年6月,我院與上海軍事檢察院、寶山區人民武裝部會簽《寶山區關于加強維護國防和軍事利益、軍人軍屬合法權益和英烈保護協作工作的實施意見(試行)》,構建長效軍地檢察協作格局,讓法治的溫度持續浸潤軍營。
抗戰精神中那股捍衛家國、不懼強敵的熱血,激勵著我們守牢國家安全防線。面對國家安全形勢復雜的挑戰,在辦理一起大學生為境外刺探、非法提供國家秘密案時,我院聯合國家安全機關開創“檢安軍地協作新范式”,該機制入選最高檢發布的典型案(事)例。針對案件中暴露的國防教育短板,我院會同國家安全機關、駐滬部隊共同開發了國家安全教育課件,并將該課程向全市高校輻射推廣,多家高校將其作為思政教育必修課。
回望上海淞滬抗戰紀念館這座不朽的精神地標,八十多年的歲月長河奔涌不息。作為這片英雄土地的檢察守護者,我院將以“寶衛戎光”之名在新征程上接續奮進,讓法治的星火匯聚成守護家國安瀾的磅礴力量,奮力書寫無愧于先烈、無愧于時代的檢察篇章。
(記者潘志凡)
京ICP備13018232號-3 |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30016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京B2-2020355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10425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0541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京)字第181號 | 出版物經營許可證京零字第220018號 | 京公網安備11010702000076號
網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