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敬艷
鷓鴣天·贊菏澤牡丹區檢察長張敬艷
澤潤仙荷百里香,安民華劍掛高堂。人間淚瀉傷心事,告與天枰細品量。
添福祉,送吉祥,牡丹花艷伴朝陽。愿將熱血拋塵土,換取千家萬眾康。
山東省菏澤市牡丹區檢察院檢察長張敬艷說話語速很快,但清晰有力。回憶起工作,他幾乎記得每一個細節。
張敬艷剛剛獲得首屆“守望正義——群眾最喜愛的檢察官”榮譽稱號,當天下午便接受本報記者專訪。采訪過程中,他的手機不時響起,來電的有他救助過的村民,也有想登門感謝的案件當事人。
“要把群眾的事當事”
張敬艷常說一句話:“要把群眾的事當事。”不管是群眾打電話,還是發短信,他都會一一放在心上。一時難以處理的,他都先記在手機里,辦完一個“銷號”一個。
去年,倔強的農民陳某找到張敬艷反映問題。因為白天太忙,張敬艷就連續11個晚上約他談。到了第12天,張敬艷按時在辦公室等陳某,而他卻沒來。電話中陳某告訴張敬艷:“張檢,我說不過你,熬夜也熬不過你,我得歇歇。”幾天后的一個凌晨,陳某突然發來短信:“張檢,我的案子處理不好,我不想活了。”張敬艷急忙撥通電話,約他見面。
深更半夜去見一個要走極端的人,妻子很擔心。他沒有解釋,披上衣服,心急火燎地趕往約定地點。大半夜,寂靜清冷的街上,空蕩蕩的就張敬艷和陳某兩個人,一直談到凌晨4點多,陳某的情緒才慢慢穩定下來,答應不再有輕生的念頭。望著陳某遠去的背影,那一刻,張敬艷才真正體會到“群眾心安,我才安心”的踏實感。
創新融入工作
張敬艷的大部分時間都交給了工作,周六周日也幾乎都在單位。這些年來,他帶領牡丹區檢察院創新工作方法,在全國率先成立了“農民工檢察維權服務中心”“刑事案件犯罪嫌疑人家屬及被害人救助中心”。此外,他還創立了“公訴三書”“偵防一體化”等諸多叫得響的機制。
2014年初,張敬艷在該院推行“案件告知制度”,通過制作《對犯罪嫌疑人及其近親屬告知書》和《刑事案件被害人及其近親屬告知書》,將案件受理后的訴訟進程、嫌疑人可能承擔的法律后果、辦案人員的聯系電話以及廉潔承諾等內容,都書面告知犯罪嫌疑人及其近親屬和被害人及其近親屬。
除受理案件首次告知外,“案件告知制度”還實行節點告知,對延長審查起訴期限、退回補充偵查、變更強制措施、決定提起公訴及判決等情況,也及時予以告知,讓他們對案件辦理過程始終做到心中有數。
在一起涉及7人的團伙詐騙案中,4名涉案在校外地大學生因情節較輕被公安機關取保候審。移送審查起訴前,幾名大學生的家長通過各種方式向有關部門打聽案件進程,牡丹區檢察院公訴科受理后,及時向他們發出《對犯罪嫌疑人及其近親屬告知書》。家長擔心會給孩子造成心理壓力,就按告知書中提供的電話號碼與工作人員直接通話,說明自己的顧慮,工作人員耐心解答了他們的疑問。家長們說,沒想到檢察院能如此為孩子著想,再也不托關系、找門路打探案情了。
對父親的“欠賬”
2014年9月17日,張敬艷在日記里寫道:“這是我終身難忘的一天。”
張敬艷70多歲的老父親因頸椎長期壓迫神經,面臨著癱瘓的危險,需要做手術,這給從沒有進過手術室的老人帶來極大的精神壓力。去北京動手術前,父親一再囑咐兒子:“再忙,我做手術那天你也要趕到北京。”張敬艷答應了父親。
2014年9月16日,就在父親動手術的前一天,上級院交辦了一起重大行賄案件。作為該案總指揮,張敬艷選擇留下來。
第二天中午,因審訊已經一夜沒合眼的張敬艷收到母親發來的短信,得知父親手術成功了,他既倍感欣慰又心有愧疚。幾天后,他趕到北京,滿以為父親會痛斥他一頓,可父親沒有流露出一點責怪他的意思。父親對別人說:“他不是我的私有財產,是社會的,也是國家的,手術他沒趕來,說明有更重要的工作在等著他。”而此時,站在父親面前的張敬艷已淚流滿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