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童勤
題成都檢察官童勤
都江兩岸夜彈琶,漁火街燈映萬家。百姓祥和同筑夢,天枰砝碼綻芳華。
千番苦口驅霾霧,一片冰心繡彩霞。再上峨嵋增境界,擔當護佑愛無涯。
在當選的“群眾最喜愛的檢察官”當中,個頭不高的她并不起眼。但鄰家大姐般的親切與謙和、常掛嘴角的微笑,卻讓人很容易認出并記住她——四川省成都市檢察院控告申訴檢察處處長童勤,一位從控申接待一線走來的女檢察官。
自2002年從事控申工作以來,童勤先后參與處理信訪案件2萬余件,直接處理7000余件,組織并參加檢察長接待150余次。很多時候,她一談就是兩三個小時,一定會讓群眾把想說的話說完;還有幾次,她一人面對幾十名、上百名來訪者,七嘴八舌地提問,她一一答復,最后連聲音都發不出來……在控申接待的第一線,童勤12年如一日,視群眾為親人,也被來訪群眾親切地稱為“鄰家童姐”。
不能讓控申窗口變成冷漠擺設
童勤常說:“做成一件事不容易,但只要用心,總能做好。”她的“用心”,就是“將心比心、耐心和細心”。“面對群眾,首先要將心比心,對其進行情緒疏導,然后耐心傾聽訴求表達,進而對信訪案件準確分流,并細心做好釋法工作”,以此“三心”換得信訪群眾的“安心”“舒心”和對檢察機關解決問題誠意與能力的“信心”。
2014年初的一次檢察長接待日里,童勤收到了一份來自成都市某區居民李某的信訪材料。看過材料后,童勤發現,李某的訴求雖不在檢察機關的管轄范圍內,但具有一定的合理性與正當性,檢察機關應當予以支持。第二天,她主動與李某取得聯系,進一步了解了事情的來龍去脈和李某的訴求后,決定以交辦的方式,督促相關基層檢察院以發檢察建議的形式監督有關部門處理此案。后來,在兩級檢察機關的監督下,李某的訴求最終得以實現。這期間,童勤通過微博、微信,定期向李某反饋辦理情況,并詳細講解相關的法律規定,指導李某依法維護自身合法權益,避免走彎路。
“不到難處不上訪。控申部門是檢察機關聯系群眾的窗口,我們要真心對待每一位來訪群眾,不能讓這個窗口變成冷漠的擺設。”童勤常常這樣告訴同事。
用真誠化解棘手難題
控申接待工作經常處于社會矛盾交匯的風口浪尖,童勤對此感觸頗深,一些接訪經歷令她至今記憶猶新。
2012年6月的一天,10余名上訪群眾來到控申接待大廳,個個情緒激動。接訪過程中,一位70多歲的婆婆突然稱病倒地,氣氛頓時緊張起來。緊急關頭,童勤立即通知“120”。那天,直到晚上10點多鐘,她還在醫院里為婆婆忙前忙后。婆婆被深深感動了,在之后的上訪中,再未有過激舉動。在多方協調下,滯留群眾最終全部撤離,事件得以平息。
從事控申工作的12年里,童勤嚴格依照法律和程序,有效處理了三四十件信訪積案;憑借深厚的業務功底和春風化雨般的工作態度,成功化解了多起群眾積聚事件。
“在處理棘手問題的時候,您感到最難的是什么?”面對記者的提問,童勤沉思片刻后回答道:“受職責范圍的限制或客觀條件的制約,群眾的一些訴求我沒辦法完全解決,這讓我很無奈。但我能做到的是任何時候都以誠相待,盡我所能給群眾一個滿意的答復。”
“我不是一個人在努力”
當選首屆“群眾最喜愛的檢察官”,童勤始終覺得這是對成都市檢察院全體控申干警和控申工作的肯定。“成都有20個基層檢察院,成都市檢察院的信訪接待量超過全市總量的7成,比20個基層院的接待量加起來還要多,而且多數是集體訪、疑難訪和過激訪。要做好這份工作,絕不是靠個人努力就能實現的,一定是一個群體。”童勤說。
提到身后的強大后盾,童勤的臉上充滿自豪。她向記者娓娓道來:成都市檢察院向來重視信訪接待工作。2013年11月,成都檢察機關在該市300多個郵政信訪點全面開通“檢察郵政信訪綠色通道”,讓習慣寄送郵件信訪的群眾可以免費向檢察機關反映訴求,同時搭建全新的“網上檢務服務大廳”,提供網上舉報、視頻接訪、檢察長預約等多項服務,2014年以來還利用“成都檢察”官方微博、微信及手機報、客戶端等平臺與群眾互動,充分滿足群眾需求。“各個部門也是全力以赴地支持、配合。正是因為有完善的信訪接待合作機制,我們才能從容面對每一次突發事件,回應好群眾的每一個訴求。”
采訪接近尾聲時,記者問童勤,如果有機會,想不想換個崗位?童勤笑了笑,說道,院里曾經舉行過一次崗位意向測評,當時,作為一名“老控申”,她依然選擇了堅守。“透過這個崗位,我看到了檢察工作對于普通群眾的意義。如果我們的努力能讓群眾看到公正和希望,那么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