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上班后,啟動電腦,自然地打開正義網,瀏覽檢察新聞,看看檢察同行的活動,如果前一天有投稿,我還在搜索引擎中輸入我的名字,看看我的稿件是否被編輯青睞采用,這成為我每天工作內容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從2009年開始,因為單位宣傳工作的需要,我加入了正義網通訊員隊伍,從此我的檢察宣傳在正義網生根、發芽、成長,每年都有數十篇稿件刊登在正義網。
我一直在業務部門工作,寫稿的素材得天獨厚。檢察業務工作具體而忙碌,但我還是盡可能地抽出時間來寫稿投稿。“案訊”、“基層快報”等欄目都留下了我的足跡。在正義網通訊員投稿平臺,看到我的投稿被編輯閱批為“稿件已采用”,我心里一喜,所有的努力得到滿足;看到“稿件已查收”,投稿沒有被采用,我也毫不氣餒,磨礪再戰。編輯們的對稿件質量的嚴格把關是有目共睹的,有時看到各地通訊員十篇投稿只能被采用一、二篇,這近乎嚴苛的要求,讓人似乎不能忍,但是,正義網的優質品牌就是這樣淬礪打造出來的。
我愛好攝影,撲捉的精彩瞬間,于是大膽地投向“圖片”頻道。新媒體時代,人們的閱讀量增大,信息來源豐富,檢察工作中有許多畫面值得向外傳播。于是,檢察官在法庭上與辯護人舌戰對抗的場面,下基層宣傳群眾的場景,創文明城市義務疏導交通勸誡不文明行為的時刻等等,都被我定格,加上適當的文字,使得宣傳稿件活靈活現。
我喜歡寫散文隨筆,生活中的感悟,工作中的思考都流露在筆端,投向“檢察文化”欄目。我在偵查監督部門工作,整天與各種各樣的犯罪嫌疑人打交道,面對被害人無助的雙眼,在辦案過程中,我洞察案件細節,體會人間冷暖,挖掘人性的善良,鞭笞怙惡不悛的丑惡。在夜晚臺燈下,把我的感觸,敲擊鍵盤記錄下來,《越努力越幸運》、《守住自己的“一口井”》等隨筆在正義網刊發,記載我的所感所思。
我喜歡琢磨,工作中執法與現實情況的結合,典型刑事案例罪與非罪的區別,我探索分析之后,寫成小論文或案例分析,投向“檢察理論”欄目。《涉農職務犯罪專題調研報告》、《批捕后變更強制措施存在問題及其解決程序》等數十篇文章,都得到編輯的認可,在正義網刊發。我在工作中邊學習邊琢磨,不斷提高法律素養,做到既嚴格執法,又文明理性執法。
法律微博成為流行的新媒體形式后,我在工作之余,耕耘這片可容納140字“田地”,正義網在首頁顯著地方設置了“場地”,在編輯的精心打造下,有聲有色,很是讓人喜歡。我的幾則微博被推薦展示在“場地”內,好幾則被選登在《檢察日報》上,讓我很是驕傲。
這就是我與正義網的緣分,自從相識就是一場美麗的邂逅,我會珍惜,用一句給力的話來描繪就是“且行且珍惜”。
(作者單位:陜西省寶雞市陳倉區檢察院)
京ICP備13018232號-3 |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30016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京B2-2020355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10425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0541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京)字第181號 | 出版物經營許可證京零字第220018號 | 京公網安備11010702000076號
網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