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是社會經濟發展任務最為繁重、法制建設最為薄弱、各種社會利益交織集中、社會矛盾易發多發區域,作為處在服務基層最前線的基層檢察院,我們緊緊圍繞中央、省、市深化改革、調整結構、改善民生等重大決策部署,積極踐行黨的群眾路線,始終堅持“站在大局看檢察準確定位,立足檢察想大局用心服務”,自覺做到“執法想到穩定,辦案考慮發展”,在服務地方發展大局、保障民生民利等方面作出積極貢獻。
一、圍繞大局,把服務發展作為第一要務
自覺把黨委關注、群眾關心的熱點問題作為切入點,主動作為,用實實在在的工作成效贏得黨委肯定,群眾認可。
堅持“零距離”服務助推地方經濟發展。出臺了《保護和促進民營企業發展十一項舉措》,細化服務措施,為企業發展保駕護航。在澄海玩具協會設立全省首個派駐行業協會保護知識產權檢察工作聯系點,并以此為平臺,加強與公安、工商、文化等知識產權主管部門、行業協會和企業的協作,建立長效機制,形成保護合力。深入企業開展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宣傳,引導企業依法誠信經營。建立辦理涉企案件的綠色通道,嚴厲打擊侵害企業合法權益犯罪,并公開承諾做到“六個慎重”和“五個禁止”,減少執法辦案對企業的影響,為企業發展營造誠信有序的營商環境。
創新“檢調對接”機制推進社會矛盾化解。率先與司法行政部門建立“檢調對接”工作制度,委托人民調解組織對輕微刑事案件、民事申訴案件和部分涉檢信訪案件先行調解,再根據調解情況進行處理,共同促進當事人和解息訴,有效提高糾紛調處效率。創建《信訪風險評估制度》,對可能引發信訪的案件提前評估,前置風險處置,有效化解了多宗越級上訪和群體訪,實現多年零涉檢上京上省信訪。充分利用刑事和解、不捕、不訴等措施,把矛盾化解工作貫穿于執法辦案的全過程,努力減少對抗,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創新行政執法監督促進行政效能提升。我們主動與區人大聯合開展行政執法監督,建立起由區人大牽頭、檢察院主導,依法治區辦、紀檢監察、公安等部門共同參與的監督機制,每年組織人員對全區行政執法工作進行全面、系統的監督檢查。近兩年,共對全區46個行政執法單位13409宗行政處罰案件進行檢查,發出建議82條,書面整改意見29份,得到各行政執法單位的高度重視,一大批執法不規范問題得到糾正,行政執法效能普遍提高。同時,建立健全“兩法銜接”等相關工作機制,加大違法犯罪案件的查處監督力度,為規范全區市場經濟秩序、保障經濟社會健康發展發揮重要作用,得到地方黨政主要領導的肯定。連續九年在依法治區考核中名列第一。
二、保障民生,把群眾呼聲作為第一信號
群眾利益無小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我黨一貫的宗旨,也是我們持之以恒的目標追求。
暢通渠道服務群眾“無阻礙”。開通遠程視頻接訪系統和網上控告、申訴、舉報平臺,建立民聲熱線,搭建起群眾表達訴求的便利通道,主動、及時為群眾排憂解難。充分利用門戶網站和官方微博等網絡平臺,公開各項檢察職能、辦案辦事程序和聯系方式,建立互動、咨詢平臺,提供案件查詢、律師閱卷和行賄檔案查詢預約等服務,讓服務措施更為便捷,增進群眾對檢察機關的理解和信任。在全市檢察機關最早建立起刑事被害人救助機制、設置刑事被害人救助基金,對家庭經濟困難的刑事被害人或其家屬進行司法救助,彰顯司法人文關懷。
主動作為促進解決民生問題。以被確定為 “全省行政檢察促進社會管理創新試點單位”為契機,出臺《關于行政檢察促進社會管理創新的工作意見》,針對土地水資源利用、環境保護、公共管理和食品安全等群眾關心的行政管理熱點問題,向主管單位發出檢察建議,要求落實整改;或以行政違法行為調查手段,督促行政機關勤敏謹慎履職。如我院針對3700多畝農產品基地灌溉用水污染、嚴重威脅群眾“米袋子”、“菜籃子”安全問題進行監督,得到區委書記、區長的重視和批示,所在鎮和主管單位迅速開展專項綜合整治,使灌溉用水水質得到明顯改善。另外,對長期拖欠國有土地出讓金的開展督促起訴,促使10家用地單位歸還土地出讓金1440多萬元,防止國有資產流失。自2012年試點以來,我們針對文物保護、管道煤氣收費、占用農用地非法搭建、“小電鍍”污染等問題開展監督47宗,發出檢察建議15份,移送犯罪線索7宗,督促起訴11宗,工作成效得到區主要領導和人民群眾的肯定,新華社廣東分社《高層參閱》還專門介紹我院的經驗做法。
堅決查處損害民生民利腐敗案件。發生在群眾身邊損害群眾利益的腐敗,嚴重敗壞了黨和政府的威信和形象,傷害了干群關系。 我院把查處發生在群眾身邊的腐敗案件,作為依法維護人民群眾合法權益,呵護民生、保護民利、維護穩定的重要舉措,三年來,共查處了侵吞政府扶農專項資金、侵吞“五保供養金”等群眾反映強烈的基層工作人員貪污受賄腐敗案件46件,涉案金額400多萬元,純潔了政務風氣、維護了社會和諧穩定。
強化司法保護為未成年人撐起一片藍天。成立由女檢察官組成的未成年人辦案組,建立委托辯護人、合適成年人和犯罪記錄封存等工作機制,利用刑事和解、不批捕、不起訴等措施,依法保障涉罪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成立由青年檢察官志愿者組成的幫教小組,實行“一人一幫教”“ 一人一方案”“一人一跟蹤”的幫教機制,加強與派出所、村(居)、學校和家長的配合,使之自覺接受改造。開展“關愛成長,檢察官與你同行”活動,以法制教育相對薄弱的農村學校為重點,開展法律宣傳活動。自2012年起,深入學校開展法制宣傳28場,受教育學生達3.4萬多人,獲得廣泛好評,團支部被評為“汕頭市優秀青少年維權崗”“,該項目評為“汕頭市全民閱讀活動優秀項目”。
三、延伸職能,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
轉變思想觀念,改進工作作風,把檢察服務帶到群眾身邊,用實際行動詮釋執法為民的宗旨,真心溫暖群眾的心田。
推進檢力下沉打造服務基層新陣地。設立派駐東里鎮、蓮下鎮檢察室,在其他6個鎮設立巡回檢察室,實現檢察服務在全區農村鄉鎮的全覆蓋,為基層社會穩定和法治建設注入新的力量。在檢察室設立“二代表一委員“工作室,為檢察機關、黨代表、人大代表和基層群眾架設溝通橋梁;創建《檢察聯絡員制度》,聘任全區11個區直黨委和11個鎮(街道)黨(工)委副書記為檢察聯絡員,在每個村“兩委”干部中聘任陽光檢務聯絡員,及時掌握農村基層信息,該做法在全市各基層院全面推廣。出臺《服務和保障農村“兩委”換屆選舉工作方案》,落實選舉前、選舉中、選舉后的保障措施,為農村“兩委”換屆選舉順利進行作出積極貢獻。
開辦“檢察官鄉村法制講堂”播撒法治陽光。成立鄉村法制宣講隊,深入各鎮(街道)和村(居),以法制講座、座談會、圖片展覽、派發宣傳資料等形式,以預防“村官”職務犯罪、農村“兩委”選舉等主題,對鎮、村干部進行法制教育,向群眾宣傳法律知識,得到普遍好評,已成為在轄區頗具影響力的活動品牌。兩年多來,舉辦法制宣傳13場次、法制課36場,座談會126場,派發自行編印的《“村官”職務犯罪預防手冊》等宣傳資料1.1萬多冊,有效增強農村基層干部的法律意識。
堅持“雙聯雙融”把溫暖送到群眾家。開展“聯村聯戶,機關融入基層、干部融入群眾”活動,部門副職以上人員對掛鉤村(社區)的貧困戶進行“一對一”的幫扶,逐一制訂幫扶方案,切實幫助解決實際困難;幫助掛鉤村(社區)爭取資金支持,完善基礎設施,美化環境;組織干警為掛鉤村貧困群眾捐款,得到廣泛的贊譽。年初被評為“澄海區十佳幫扶單位”。
鐵肩擔道義,為民路更長。服務大局、保障民生只有起點沒有終點。被評為全國模范檢察院是榮譽,更是動力、壓力,是更大的責任擔當,我們將牢固樹立黨建主業意識,進一步強化責任擔當,始終堅持執法為民,以更加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更加實干拼搏的作風干勁,在新的起點上推動澄海檢察工作再上新臺階。
京ICP備13018232號-3 |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30016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京B2-2020355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10425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0541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京)字第181號 | 出版物經營許可證京零字第220018號 | 京公網安備11010702000076號
網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