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微信朋友圈里流行集贊送禮活動,獎品五花八門。記者調查發現,不少點贊活動因暗藏陷阱而成為雙刃劍,導致活動舉辦方和參與者產生糾紛。采訪中,精通電子商務的大連海事大學邵芳強老師呼吁相關部門,盡快建立自媒體營銷報備制度以約束和規范微信平臺上的交易和廣告。
上周末,市民馬女士在朋友圈里看到一則集贊有獎的帖子——“積贊千足金吊墜活動開始啦!位于某購物廣場一樓的某品牌黃金專柜實惠百姓!自今日起凡轉發到朋友圈,積夠68個贊就可以在某日10:30到17:30來店領取價值1588元的千足金吊墜!心動不如行動!小伙伴們,快行動起來吧!”將信將疑的馬女士和圈里的幾名閨蜜如約集贊后,在活動當日一大早趕去領取獎品時,卻被告知活動已結束,“但可憑集贊打折購買珠寶首飾”。
記者調查發現,除集贊有獎外,最近微信朋友圈里經常有各類測字算命和測算手機號碼兇吉的游戲——在一個彩色模擬輪盤內填上名字或電話號碼后,可以測算前世是什么、下輩子是什么,以及自己手機號碼是否吉祥。邵芳強說,這些游戲十分危險。設計此類網頁給大家填測的人,其目的往往并不單純,多數是有某種后臺服務器的。點開測試頁面并寫下全名后,機主的姓名和微信號就在數據庫里面關聯好了,如果再測試手機號碼吉兇,那么他們就有了機主的手機號碼,然后搜索一下微信號上的頭像,于是機主的照片也就被下載了,那些以QQ號、手機號、電子郵箱地址等作為微信號的,隱私泄露得更干脆。隨著龐大的數據庫不斷累積,各類廣告和中介帖子會被源源不斷地發到機主手機內,不法分子甚至可以利用機主個人信息進行詐騙等犯罪活動。
針對自媒體運營與營銷涉及的用戶安全和隱私問題,邵芳強提醒商家和用戶都要有所警惕:首先,活動消息應由商家的“官方賬號”發布,以防在傳播過程中被惡意篡改或無意傳錯內容;其次,應事先對活動內容進行明確約定,如明確發放禮品的價值、總量及每天的定額等,最好有真實圖片為佐證。
京ICP備13018232號-3 |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30016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京B2-2020355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10425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0541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京)字第181號 | 出版物經營許可證京零字第220018號 | 京公網安備11010702000076號
網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