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的建立與完善,是人民群眾對平安中國建設的要求,也事關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安定有序、國家長治久安。
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深化平安建設,完善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剛剛閉幕的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再次強調:完善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作為維護社會穩定和深化平安建設的主力軍,在完善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方面,公安機關責無旁貸。近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各地公安機關雷厲風行,應勢而變,探索推行一系列有效措施,著力完善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為深化平安建設、維護社會安寧提供了有力支撐。
應變:“一分鐘處置”展現公安速度
今年4月9日,北京大柵欄商業街區游人如織。中午時分,一男子突然持刀將路人劃傷。接警后,執勤民警不到1分鐘就控制了持刀男子。
北京警方能夠在1分鐘內將突發事件處理完畢,得益于今年3月初全面提升巡邏防控的工作部署。北京在全市確定了14個重點區域,包括王府井、北京站、西單等人流密集地區,按照遇有突發事件能1分鐘內處置的標準,部署駐守街頭的執勤警組。
不僅如此,北京市公安局把原來多級指揮變為點對點、可視化的垂直指揮,縮短指揮運作時間,提高快速反應能力,并在工作銜接、應急處突等環節狠下工夫。北京市公安局逐一規范工作標準和操作流程,重新規劃巡邏點位,把專業力量、車輛24小時前置,將周邊派出所力量統籌納入指揮體系,提升一體化運作、高效處置的水平。
各地公安機關也結合自身實際,以“一分鐘處置”為核心,以練促戰,進一步提升處置突發事件的能力與水平。
今年國慶前夕,貴州省貴陽市公安局舉行了反恐實戰現場處置及緊急集結拉動演練。3名“暴恐分子”在火車站廣場行兇并挾持人質,警方在1分鐘內到達現場,控制“暴恐分子”、解救“人質”,全程僅用時5分鐘。
今年8月21日,上海鐵路警方與上海市公安局閘北分局、軌交公安首次在上海火車站南廣場聯合舉行“一分鐘處置”應急演練。在這次大規模處突應急演練中,特警迅速將“歹徒”制伏,工作人員緊急救助“傷員”……一連串動作井然有序,一氣呵成。
1分鐘,雖然很短,卻關系百姓安危。快,再快,這1分鐘包含著群眾對公安的期盼。兵貴神速,警情就是命令!接警后迅速趕赴現場處置,及時制伏歹徒,一系列全面提升應急處突能力的措施,不僅強化了一線民警快速反應能力和實戰意識,也展示了公安機關堅決妥善處置突發情況、打造良好治安環境的決心和信心。
不變:深入一線當好“百姓身邊人”
治安防控,突出一個“防”,“防”的能力也代表了一個地方的社會治理水平。
群眾的需要就是公安工作的方向,群眾的安全就是公安工作的核心。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轉型,不少基層社區、鄉村的人員構成、社會觀念、群防群治力量都發生了一系列變化,社會治安防控工作任務繁重。為此,各地公安機關弘揚優良傳統,堅持走群眾路線,堅守“人民公安為人民”的不變承諾,密切警民關系,熟悉社情民意,牢牢把握社會治安主動權。
去年以來,廣西壯族自治區公安廳積極總結和推廣“一村一警”農村警務經驗,要求全區各級公安機關從機關和派出所抽調警力下沉到各行政村掛村、駐村,機關掛村民警每月進村工作不少于4天,駐村民警每月進村工作不少于8天,做到“村村有警、月月見警”。目前,廣西1.4萬余個行政村已實現“村警”覆蓋率100%。同時,全區建立了303個警務工作站,投入警力(含協警)1.11萬人。
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在公安機關的治安防控工作中,這已然成為一條法則,其效果也成為考量警民關系的一把標尺。
河北省文安縣公安局民警采取入戶走訪、回訪案件當事人、組織召開村民座談會等形式,為每個村子建立起了“一本賬”。結合“一村一本賬”收集上來“人、事、物、地、網”等各類有效信息,當地公安機關重點開展矛盾糾紛和各類隱患的排查調處工作。與此同時,以“一村一本賬”入戶訪查工作為載體,民警積極征求群眾意見,發現違法犯罪線索及時查處打擊,掀起了集中偵破百姓身邊小案的高潮。
“警力有限,民力無窮”,有了群眾的支持,公安機關在治安防控工作中并不“孤單”。公安民警爭當百姓“身邊人”,百姓爭當公安民警“好助手”,這種良性的警民互動關系也開創了警民共建平安社會的新平臺。
嬗變:科技助推防控體系升級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掌握和運用推陳出新的科學技術,使公安機關駕馭社會治安防控能力如虎添翼。
9月,遼寧大連秋意盎然,夜幕下,一個警情傳到了市公安局指揮中心:幾分鐘前,在某銀行門口,一名女子被一伙人強行抓進一輛白色面包車。
在民警火速出擊的同時,卡點堵截計算機輔助指揮系統立即追蹤嫌疑人。通過視頻追蹤,犯罪嫌疑人所駕車輛的路線軌跡一目了然。緊接著,系統自動生成5分鐘、10分鐘、15分鐘3個布控圈,3個布控圈內的警力立即到相應卡點堵截,犯罪嫌疑人最終被抓獲。“從接警到抓獲犯罪嫌疑人,只用了17分鐘。”當天值班的指揮中心負責人記憶猶新。
人防、技防、物防缺一不可。近些年來,眾多新技術、新裝備的運用,讓公安機關在打擊犯罪、維護社會治安中先聲奪人、先發制敵。
山東省公安機關建立起了由云指揮系統、云視頻監控系統以及云搜索系統等組成的“警務云”,并以其為信息支撐,實施全警種合成化作戰,以網絡防控、時空覆蓋、社會聯動為重點,逐步建成了精細化、數字化治安防控體系。“警務云”的應用,大大提高了民警的工作成效,撐起了全省立體治安防控體系。由此,社會治安環境持續穩定向好,群眾安全感滿意度逐年上升。
治安防控,防的是未然,控的是隱患。各地公安機關轉變思想觀念,打防結合,社會治安防控體系逐步建立健全,立體化的治安防控網絡正全面鋪開并日臻完善,廣大公安民警用“平安”這塊金牌贏得了民心。
京ICP備13018232號-3 |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30016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京B2-2020355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10425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0541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京)字第181號 | 出版物經營許可證京零字第220018號 | 京公網安備11010702000076號
網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