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個人簡介:杜明福;秦燕(妻),女,53歲;湖北省十堰市竹山縣上庸鎮吉魚村教學點教師。夫妻二人30多年駐守山村學校從事教育工作,把一撥又一撥的孩子送出了大山。
杜明福(夫),男,59歲;秦燕(妻),女,53歲,二人均為湖北省十堰市竹山縣上庸鎮吉魚村教學點教師。夫妻二人30多年駐守山村學校,從事教育工作。2006年,二人因之前所在教學點被洪水淹沒主動要求到吉魚村教學點教課。六年間,既當老師,又當爹媽,把一撥撥孩子送出了大山。一所學校,兩名教師,13個學生。在十堰市竹山縣上庸鎮偏遠大山深處的一個山村,有一所被當地人親切地稱為“夫妻學校”的吉魚村教學點。杜明福和秦燕夫妻倆在這里堅守了6年多,默默地書寫他們的美麗人生,把一撥又一撥的孩子送出了大山。
吉魚村位于秦巴山余脈的牛兒寨,海拔近千米。前些年修建潘口電站,抬升的水位淹沒了村里的水泥路,在村口形成了一個巨大的水庫,孩子們上學既要翻山越嶺,還要乘坐輪渡過河。考慮到安全因素,教育部門在這里設立了一個教學點,學前班和一二年級的學生在這里就近上學。
學校是一棟簡易兩層樓,一樓的兩間屋子被隔成了三部分:教室、宿舍和加工廠。學前班和一二年級的學生共用一個教室,典型的復式教學。
由于這里貧苦偏遠,以前來過的老師都一一離開了。6年前,杜明福和秦燕主動找到領導要求到這個教學點去。于是,3個班的語文、數學、音樂、體育等課程,都由兩人教。
夫妻倆既是校長又是老師,還是學生們的廚師、清潔工,不僅教書育人,還要照顧一些學生的生活,成為留守學生實際上的“爸爸”、“媽媽”。
兩人工作有分工,秦燕主內,教語文、音樂,負責做飯、照顧孩子們吃飯、睡覺等日常生活;杜明福主外,教數學、體育,負責后勤,砍柴、種菜、喂豬、買糧等粗活。
每天早晨5點半,夫妻倆就開始忙碌,打掃衛生,燒好開水,然后把孩子們叫起來。夏天通風降溫,冬天燒爐取暖,對孩子關懷有加,無微不至。可他們卻無怨無悔,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將一批又一批孩子送出了校門,送出了偏僻的小山村,讓一個又一個孩子邁入求知的殿堂。
夫妻倆的家遠在百余公里外的竹溪縣城,每年也只是在寒暑假時才能回去。當天采訪時,記者發現秦燕在教讀拼音時,用手捂著右耳,原來她的中耳炎已經發病一個多月了,為了不影響教學,只有捂著。她還患有高血壓和嚴重的風濕病,“現在咋走得開呢,孩子們需要我,等到暑假再到醫院好好看看吧。”
夫妻倆把學校當成了家,與山里孩子建立了難以割舍的深厚感情。30多年的山村教學生活,夫妻倆并不感到有多艱苦:大山里的孩子需要我們,我們給孩子們傳授了知識,他們也給我們帶來快樂,跟孩子們在一起,就是最大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