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回放】
星巴克“暴利事件”起源于央視的一項調查,央視報道稱北京星巴克一杯354毫升的拿鐵咖啡成本不足5元卻售價27元人民幣,高于美國芝加哥。
央視稱,對比北京、倫敦、紐約、孟買星巴克一款354毫升拿鐵咖啡的價格,北京最貴27元,孟買的最便宜,只有人民幣14.6元,在倫敦和芝加哥的售價分別合人民幣24.25元和19.98元。上海咖啡專業委員會會長王振東算了一筆賬,得出的結論是,一杯中杯拿鐵咖啡的物料成本還不到5元錢。央視引述專家觀點稱,星巴克在中國市場已違背了WTO公平貿易原則,對中國消費者構成了歧視。
遭到國內媒體的聲討后,“星巴克中國”接連回應。其官方網站于10月21日作出公開聲明,稱“與其他國家和地區相比,星巴克在中國市場的運營成本和市場動因是完全不同的,星巴克在中、美市場的價格差異并不是一個基于同一維度的比較”。星巴克中國和亞太地區總裁約翰·卡爾弗稱,由于更高的食品成本,以及對員工培訓的大手筆投資等原因,“星巴克拿鐵咖啡的價格在中國比美國更貴,但是在中國的利潤率并不比美國更高”。他表示,星巴克在中國的門店通常比美國門店面積大,因為大多數中國顧客喜歡在店內逗留,而80%的美國顧客習慣于外賣。
【事件影響】
盡管批的是高價與暴利,但央視卻并沒有引來一邊倒的喝彩,一些大V與部分網友駁斥報道缺乏財務學常識。
IBM全球商業服務部大中華區企業轉型咨詢總監陳果率先在微博上提出質疑,稱央視“缺乏財務學常識”,毛利高不僅由售價高決定,也可能與人工成本等原因有關。至于定價和利潤關系,除供需關系外,還取決于存貨周轉。陳果還表示,中國星巴克的翻臺率遠低于美國,很多人一泡就是幾小時,可能也是價格高的原因。
星巴克貴不貴?作家馬伯庸發微博稱,一件商品是否屬于暴利,最有發言權的無疑是消費者。如果大部分消費者都無法承受高昂的價格,那么其商品定價就有問題。消費者用腳投票,如果一家咖啡廳經常有許多顧客光臨,其咖啡能貴到哪里去?
央視質疑星巴克反被批,這一現象引發各界深思。有媒體稱,國內媒體保護消費者的利益,卻遭到本國輿論有規模的嘲弄,輿論高呼“我們用不著保護”,這恐怕是中國輿論場上獨一無二的奇觀。針對央視等國家主流媒體,互聯網以及一些市場化媒體顯然產生了相當程度的逆反情緒,這恐怕值得整個中國輿論界深思。
【各方觀點】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北京新世紀跨國公司研究所所長王志樂:外資產品價格貴,但不影響消費者的消費行為,是否有國內企業應該學習的地方?某些國內產品在國內價格貴,在國外反而便宜,我們渠道的隱性成本是否值得反思?
——2013年10月22日人民網財經頻道
《環球時報》評論員單仁平:不能排除一些媒體對央視報道“不專業”的指責有其道理,關于星巴克是否在中國獲得了“暴利”,以及這些利潤是否足夠合理,應當說是有爭論空間的。央視作為輿論監督者反過來面對質疑和監督,這沒什么不正常。
然而所有報道和評論都不應背離常識,也不應對最原始的事實視而不見。星巴克在北京賣的比在世界其他一些主要大城市都貴,這就是事實。央視把這個問題捅破,其報道方向符合中國消費者的利益。
——2013年10月22日《環球時報》
京ICP備13018232號-3 |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30016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京B2-2020355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10425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0541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京)字第181號 | 出版物經營許可證京零字第220018號 | 京公網安備11010702000076號
網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