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錯案對辦案人來說可能只是百分之一,但對當事人來說就是百分之百。因此,落實尊重和保障人權的要求,切實保障群眾的申訴權利,監督糾正冤假錯案,是檢察機關實施修改后刑訴法的重要任務。”最高人民檢察院刑事申訴檢察廳負責人日前對記者表示。
據這位負責人介紹,2013年,修改后刑訴法生效實施后,全國檢察機關按照“公正、公開、公信”的要求,依法辦理群眾刑事申訴案件,深入推進刑事申訴案件公開審查和刑事被害人救助工作,進一步保障了人權。
依法監督糾正冤錯案件
2013年,廣東省深圳市寶安區檢察院檢察官出庭支持抗訴付某故意毀壞財物罪一案。最終,付某被法院改判無罪。
據廣東省檢察院申訴處處長周虹介紹,2004年,深圳市民付某因毀壞財物被公安機關行政拘留;在被送往看守所途中,他在車上掙扎時踹壞車窗玻璃,因此被法院以故意毀壞財物罪判處有期徒刑七個月。付某刑滿后多次上訪。2012年,廣東省檢察院對此案進行立案復查,并6次赴深圳調查,獲取了關鍵證據。2013年,該院認定付某原罪名不成立,并書面指令深圳市檢察院向深圳市中級法院抗訴。后深圳市中級法院裁定寶安區法院再審此案。
“修改后刑訴法完善了審判監督程序,要求檢察院派員出席再審法庭;依據刑事訴訟規則,對不服法院生效裁判申訴案件的再審出庭工作,由刑事申訴檢察部門承擔。”高檢院刑事申訴檢察廳負責人告訴記者,申訴檢察官出庭前要做好全案證據復核、新證據調取、訊問申訴人、詢問辦案人、查閱原始卷宗等工作,以查明案件是否存在錯誤。2013年,全國刑事申訴檢察部門均加強了此項工作,包括浙江張高平、張輝叔侄案件再審、安徽于某蒙冤17年案再審,均由申訴部門檢察官出庭。
據悉,2013年1月至11月,全國檢察機關受理不服法院生效刑事裁判申訴案件1.1萬余件,同比上升30%以上;提出抗訴近90件;法院再審改判或發回重審近60件,根據檢察建議而再審改判的260余件。浙江、安徽、云南等地檢察機關依法監督糾正了一批有重大影響的冤錯案件。
讓正義“看得見”
今年1月,福建省檢察院就一起刑事申訴案件進行“公開示證”。在上個世紀90年代的一起故意殺人案件中,多名被告人中有一人因證據不足被檢察機關作出存疑不起訴決定。但被害人家屬對此不認同,在2013年向福建省檢察院申訴。
“考慮到申訴人質疑證據問題,我們決定‘公開示證’。”福建省檢察院刑事申訴檢察處處長陳瑜介紹,當天,檢察機關當著申訴人、代理律師的面,公開展示了能證明案發時當事人不在現場的“漫游通話記錄”等證據。公開示證后,申訴人沒有再提出異議。
“通過公開示證、聽證、答復等方式對刑事申訴案件進行公開審查,增強了辦案透明度,通過‘看得見’的正義,讓群眾切實感受到公平正義就在身邊。”高檢院刑事申訴檢察廳負責人表示,修改后刑訴法實施以來,檢察機關加大了對不服自身處理決定的刑事申訴案件辦案力度,并著力推行公開審查。
據悉,2013年8月,高檢院召開全國檢察機關刑事申訴檢察工作推進會,專門就推進公開審查作出部署。2013年1月至11月,全國檢察機關共審查、復查不服檢察機關處理決定的申訴案件7461件,同比上升約37%,其中,開展公開審查案件達2237件,是2012年公開審查總數的8倍多。
積極救助刑事被害人
1月20日,江蘇省南京市玄武區殘疾刑事被害人何某領到了救助金。2013年9月,何某因撕毀校園家教廣告而與柏某發生沖突,被打成輕傷。該案被報請玄武區檢察院提請批準逮捕后,該院控申檢察部門同時開展了被害人救助工作。
據江蘇省檢察院控申檢察處處長劉加云介紹,2013年,江蘇省檢察機關共救助刑事被害人3077人,同比上升144%。
“對刑事被害人進行救助,彰顯司法人文關懷,促進案結事了,增強執法親和力和公信力,是修改后刑訴法蘊含的深層次理念。”在2013年9月召開的刑事被害人救助工作推進會上,高檢院刑事申訴檢察廳負責人說。
據統計,2013年1月到11月,全國檢察機關提起刑事被害人救助12646人,同比上升61.7%;發放金額6350萬元,同比上升11.7%。
京ICP備13018232號-3 |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30016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京B2-2020355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10425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0541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京)字第181號 | 出版物經營許可證京零字第220018號 | 京公網安備11010702000076號
網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