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檢察日報]外出旅游當傳遞正能量
|
| 旅游者千萬不要忘記:在領略壯美風景的時候,自己何嘗不是這風景中的一部分呢?文明的言談舉止展示的是充滿情趣的個人魅力,留下的是令人難忘的美好印象。
|
|
□ [人民日報]激發"到此一游"的文明恥感 的確,現代化的過程中,怎能少了人的行為舉止、思想意識的現代化?國務院會議倡導“健康文明旅游方式”,政府機構出臺“文明行為指南”,這些都讓人看到,在社會管理者那里,文明素養、人的素質,已越來越成為“發展的必修課”。
|
□ [中青報]給"到此一游"的少年改過機會 欲求徹底革除涂鴉文化,不外乎兩種途徑。一方面,自上而下地祛除這類必欲留名而后快的習慣,逐步形成愛護文物的社會共識,不要毀壞文物;另一方面,如果實難祛除,則不妨多一些引導,搞一些讓游客能信手涂鴉的設施,以釋放這方面的內心壓力。
|
□ [法制日報]文明出游是道德更是法律的底線 重塑國人的精神世界還要培養國人的世界眼光。文明雖然是個統一的概念,但還是有國界的,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不同地區對文明的理解和認識是不一樣的。中國人既然已經走出國門,走向世界,就不能囿于一國一地的狹隘思維。
|
□ [檢察日報]國家形象不該只讓15歲孩子負擔 法律契約精神就是每個人都為自己的行為負責。筆者看來,正確引導孩子認識到錯誤,為自己的行為道歉,可以警醒更多的年輕游客;讓父母承擔損害埃及文物的賠償,品嘗"子不教父之過"的苦澀,可以提高孩子的整體修養。這些都是對于個人合情合理的要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