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理大要案的轟轟烈烈,爭奪十佳的緊張興奮,接踵而至的鮮花掌聲,這一切,在馬寧看來,只是自己人生的一個點綴,它讓生活變得絢麗多彩,但絕不意味著是生活全部。
今年6月,代表黑龍江省參加“第五屆全國十佳公訴人暨優秀公訴人業務競賽”活動中,一舉奪冠,名列全國十佳公訴人榜首。
榮譽面前,人們看到的是馬寧輕松快樂、幸福自信的笑容,但光彩背后,卻是飽含艱辛的拼搏與付出。
公訴就是自己的舞臺
在很多人眼中,馬寧是一個常被幸運女神眷顧的人。2002年碩士研究生畢業后,順利考入黑龍江省人民檢察院工作,2006年,又被選調到剛剛組建的公訴二處,從事死刑二審辦案工作,開始了她所熱愛的公訴職業。2010年,在黑龍江省人民檢察院舉辦的“全省十佳公訴人暨優秀公訴人業務競賽”中,以第一名的總成績取得省“十佳公訴人”稱號。
“法律是沒有激情的理性”,這是亞里士多德留給世人充滿思想光輝的法諺,但是作為公訴工作來說,激情則是激勵一名公訴人勇往直前的驅動力。初入檢察機關時,馬寧還是本單位為數不多的女碩士,被分配在法律政策研究室工作。雖然工作很枯燥,也并非自己的興趣所在,但是馬寧還是很快進入了工作角色。
當時法律政策研究室人員較少,大量的綜合工作、文字材料工作很快壓在了這個隨和而又勤奮的女孩身上,她從不抱怨,常常是白天忙得不可開交,晚上又要寫作到深夜。
2006年,適應死刑二審上訴案件開庭審理的需要,省人民檢察院決定組建公訴二處,物色人選時,領導們都不約而同地想到了她。然而,面對選擇時,同樣從事司法工作的丈夫首先提出了反對意見,因為他深知公訴工作之苦,更了解自己的妻子對工作的那種狂熱態度,去了公訴必然“苦不堪言”。但是,公訴工作揭露犯罪、懲治邪惡、保護人民、維持正義的神圣職責召喚著她;公訴人在法庭上胸戴國徽指控犯罪、與犯罪分子唇槍舌劍、釋法說理的動人風采吸引著她。雖然明知公訴部門是檢察機關公認的艱苦崗位,雖然明知這里荊棘密布,但公訴業務所具有的特殊魅力,公訴工作所包含的神圣職責,讓馬寧堅定地作出了選擇。她認為公訴就是自己的舞臺,從事檢察工作一定要在公訴的天地里書寫人生!
在公訴戰線工作的幾年里,勞累、困難、壓力都沒有嚇跑她。在干警崗位輪換時,在競爭上崗成功后,馬寧依然堅定地堅守在公訴崗位。因為從走進公訴隊伍的那一天起,她就懷揣這樣一個夢想:要在莊嚴的法庭上,與被告人、辯護人展開智慧的較量、思想的交鋒,守護法律的公平正義,播撒司法的人文關懷,展現出一名女公訴人的風采。
堅持每天下班后學習2小時
剛到省院工作時,馬寧就認識到,要成為一名合格的檢察官,就必須要有扎實的法學理論功底。從那時起,她憑借在法律政策研究室工作的有利條件,深入了解司法政策,專心研讀法學知識。無論工作有多累,堅持每天下班后學習2小時。就這樣,馬寧像一顆被播種到黑土地上的種子,當種子喜歡并適應了這片土地,就會得到這片土地最豐厚的滋養。很快,在同齡人中,馬寧脫穎而出。在積極參加院內外組織的各種業務比賽同時,撰寫了大量調研文章和理論研究文章,并有多篇文章在國家級、省級評比中獲獎。
來到公訴隊伍后,她意識到公訴部門是檢察機關的形象和窗口,更是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辯護人斗智斗勇、唇槍舌劍的主戰場。
要勝任公訴工作,就必須有過硬的法學理論功底,縝密的邏輯思維能力,較好的心理素質和激昂雄辯的口才。在我國司法體制不斷進步的同時,刑事訴訟制度不斷更新,公訴工作的工作量遞增。面對日益多變、復雜的新型刑事犯罪,面對越來越高的指控證據和論證要求,出庭公訴的難度、強度也越來越大。要成為一名優秀的公訴人,就要具備全新的現代訴訟觀念、深厚的法律積淀以及多方面的知識涉獵,而這些素能都來自持之以恒的學習、積累和總結。為此,馬寧堅持不懈,自我加壓,更加注重提升自己的法學素養和理論功底,不斷加強對刑事理論和公訴前沿問題的學習探索。
她撰寫的《對深化“檢務公開”制度若干問題的思考》一文,獲全國檢察機關優秀調研成果二等獎,被評為全省黨政領導干部優秀調研成果;《四國檢察官制度比較研究》一文,獲全國檢察理論研究年會優秀論文評比二等獎;《堅持黨的領導與依法獨立行使檢察權的關系》一文,獲省政法委組織的優秀調研成果評比一等獎。
馬寧在把法律理論與檢察實踐相結合同時,特別圍繞本職工作加強了對死刑案件刑事政策、證據標準等問題的鉆研,總結類案的公訴規律,撰寫的《刑事訴訟法修訂后二審公訴工作面臨的問題及對策探討》、《對死刑適用有關問題的探討》等理論文章有多篇在國家級、省級法學刊物上發表,對寬嚴相濟的刑事司法政策、如何在辦案中實現法律效果、政治效果和社會效果的統一等問題,都開始有了自己深入的思考。
法律理論和公訴技能的不斷提升,業務知識和公訴水平的突飛猛進,都源于馬寧對法學知識的無限渴求。
老公訴人都替她捏了一把汗
在民眾看來,公訴人是正義的化身。死刑案件人命關天,案件質量出不得絲毫差錯,馬寧深感責任的重大。為了達到打擊犯罪、保護人民、捍衛法律尊嚴的目的,體現懲治犯罪、維護國家法律尊嚴的正義感,即使是事實再清楚的案件,馬寧也一樣認真對待,謹慎細致地核查每一份證據。
東北的冬天特別得長,死刑案件很多案發偏遠,火車不通,汽車難行,為了核實一份證言,她穿著厚厚的棉衣,迎著凜冽的寒風,踏著積雪,穿行于村頭街巷。高強度的工作她從來沒有叫過苦,疲憊不堪地連續出差辦案她也從來沒有喊過累。這些苦與累在馬寧看來都是值得的,因為這種精益求精的辦案理念,使她承辦的案件在證據上從沒有出過差錯;因為這種嚴謹精細的工作態度,使她能夠發現案件存在的問題;也正是因為這種職業責任感使命感,使她能夠糾錯補遺,確保案件質量。
與成為辦案骨干伴生而來的,常常是重擔紛至沓來,疑難、復雜、重大的案件接踵而至。
2008年,馬寧承辦了黑龍江省綏化市發生的以陸寶義、陸寶成兄弟為首的組織、領導黑社會性質組織案,該案在當地影響較大,是公安部掛牌督辦的黑惡勢力案件,涉案人員56人,涉及罪名包括組織、領導黑社會性質組織、組織賣淫、強奸、徇私枉法等24項,卷宗材料共計300余卷。當時一聽說把這樣一個大案交給馬寧主辦,很多老公訴人都替她捏了一把汗——她畢竟只有兩年的公訴經歷啊!
然而,憑著一種執著與韌勁,馬寧啃下了這塊硬骨頭。馬寧帶領3名公訴人用了60天,就將案件全部審查完畢。
兩個月的時間,每一頁卷宗都要閱覽,每一份證據都要核實,每一名犯罪嫌疑人都要提審,每天工作時間都在15個小時以上,吃住在單位,連“十一”長假都是在辦公室度過的。最終形成了54萬余字的審查報告和15萬字的出庭預案。庭審進行了整整3天,時間最長的一天持續到深夜才結束,3萬余字的出庭意見書宣讀了近3個小時,咖啡、濃茶成了庭審的必備品。
在陣容強大的28名律師組成的辯護團面前,馬寧帶領的4人公訴團隊從容出庭,以其機智銳利地訊問和理性平和地釋法說理,折服了在場所有的人。特別是最后的法庭辯論階段,辯護人緊緊圍繞組織、領導黑社會性質組織、組織賣淫等罪名能否認定,組織賣淫是否應判處死刑等問題進行辯護,馬寧現場組織答辯,從容不迫,有理有據地對辯護觀點逐一駁斥。出庭效果得到同行的一致好評,最終承辦意見也得到省最高人民法院的全面支持。
一名優秀的公訴人必須始終懷揣嫉惡如仇、追求公平正義的責任感、使命感,才能感同身受去探明案件事實,不放縱每一起犯罪。
在辦理哈爾濱王碩綁架案時,檢法兩家在證據采信和量刑處理方面存在意見重大分歧。上訴人王碩系累犯,反偵查抗打擊能力很強,二審全面翻供,且虛構了本人被3名陌生男子控制,系該3人綁架殺害被害人的謊言。為了讓王碩認罪伏法,馬寧在辦案中重新補充了幾十份證據材料,特別是經過大量工作,爭取到王碩親生兒子出庭作證,證實王碩具備作案動機及進行過作案前的準備,戳穿了上訴人的謊言。最終該案處理得到省高院支持,上訴人王碩被維持死刑并立即執行。
2009年,馬寧承辦了佳木斯馮新強殺妻死刑上訴二審案。上訴人馮新強系警務人員,反偵查能力很強,自到案起就偽裝精神病,從第一次提訊到一審開庭,都裝瘋賣傻,拒不回答任何問題。
上訴人家屬和被害方家屬雙方情緒激動,辦案機關承受了很大壓力。經過庭前細致地審查,馬寧堅定地認為,馮新強系偽裝精神病,對其應嚴懲不貸。
二審開庭時,面對有意干擾庭審的上訴人,馬寧處亂不驚,緊扣案件的焦點,充分運用證據,闡釋法理,寓情于法,并對上訴人進行入情入理地教育。最終,上訴人馮新強當庭認罪并向岳父岳母表示悔意。庭審結束后,被害人年邁的父母連夜坐了7個多小時的長途汽車趕至哈爾濱,感謝馬寧:檢察官火眼金睛,替我們伸張了正義!
經歷與感受才是真實的財富
2011年通過競爭上崗,馬寧走上公訴二處副處長工作崗位,為了保證案件質量,她對分管案件嚴格把關,精益求精,所有的案件審查報告、出庭預案都逐件批閱、修改,上班時間不夠用,就加班完成。對于集資詐騙、毒品類疑難案件,在處務會討論案件之前就提前介入把關程序,抽閱卷宗,細審報告,嚴格搜索證據可能存在的問題,跟蹤監督、檢查證據補查的落實情況,嚴把案件質量關。兩年內,在處內研究把關的案件沒有一起出現過質量問題。
10年辛勤的工作,馬寧獲得過全省政法工作先進個人、全省檢察官協會工作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多次被評為黑龍江省人民檢察院優秀公務員、優秀共產黨員,在榮譽面前,她總是淡淡一笑,她認為,榮譽只能代表過去。
在馬寧看來,公訴人只有不斷以更高的目標要求自己,才能向著心中理想的目標邁進!對于第五屆全國十佳公訴人業務競賽,馬寧坦言:這是一次她輸不起的比賽!但輸不起絕不意味著她從內心把比賽看做衡量公訴人優秀與否的唯一標尺,而是因為從選拔到培訓、參賽,她周圍有太多的領導和同志們對她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和幫助。
在馬寧看來,她是被推上這個全國公訴人都在仰視的最高競技舞臺的,為了不辜負這份期待,她必須為之奮力一搏。
對于這一次比賽,省高院黨組高度重視,選手們承受的壓力自然不小。雙休日、節假日自然已經不復存在,午休也成為一種奢望,每天都會有人準時在正午12點坐到她的對面,與她研討案例,度過一天中最困倦、最難熬的兩個小時。往常晚餐后與女兒嬉戲、聊天的時間也被學習、演練、總結與思考取代。面對強勁的參賽選手,在巨大的壓力面前,有時她會心緒波動,懷疑自己的能力和水平,有時甚至想放棄。但最終她還戰勝了那個偶爾軟弱的自己,她認為,這是職業生涯中難得的一個充電機會。
對于這一切的付出,馬寧無怨無悔,而且心懷感激,與結果相比,這個過程、這種經歷更值得珍惜。天道酬勤,在經過了論文寫作、公訴實務、業務答辯和法律論辯4場緊張而殘酷的角逐后,馬寧這顆黑土地上的種子,終于在全國102名參賽選手中脫穎而出,奪得桂冠。
馬寧經常以《獅城舌戰》中的一段話作為自己的座右銘:人生中應該不時地解構自己的成就,同時復零自己的成就感,一切從頭開始,滿足于日常的成功,才會輕松而踏實。名枷利鎖本就是身外之物,經歷與感受才是真實的財富。
京ICP備13018232號-3 |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30016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京B2-2020355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10425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0541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京)字第181號 | 出版物經營許可證京零字第220018號 | 京公網安備11010702000076號
網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