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改委價格監督檢查與反壟斷局正在對合生元、多美滋、美贊臣、惠氏、雅培等奶粉企業進行價格反壟斷調查。反壟斷局表示,這些企業的產品在中國市場價格偏高,從2008年以來漲價幅度達30%左右,已涉嫌價格縱向壟斷。
對于中國奶業來說,2008年絕對是一個國產奶粉迅速下滑、洋奶粉開始走俏、奶粉市場開始洗牌的年份。其中兩組數字足以說明這個變化過程,2008年進口奶粉的市場占有率只有30%,到今天躍升至60%以上,占據大半壁江山;洋奶粉價格漲幅達到30%,許多洋品牌奶粉產品毛利率在40%以上。再乘以我國每年平均有1至3歲嬰幼兒4800萬的基數,洋奶粉每年從中國父母手中賺取的利潤之巨,可想而知。
為什么2008年是個臨界點?一切皆拜三聚氰胺所賜。三聚氰胺事件爆發當月,嗅覺靈敏的洋奶粉便趁火打劫,偷偷漲價,個別品牌洋奶粉一次漲幅高達15%。2011年5月,面對洋奶粉洶涌的漲價潮,國家發改委價格司不得不出面約談雅培、多美滋、惠氏、雀巢、美贊臣等企業相關人士,將漲價風人為地壓了下去。今天,國家發改委對一些洋奶粉進行價格反壟斷調查,再一次證明洋奶粉從未停止過利用其事實壟斷地位追求巨額利潤的腳步。
市場不相信眼淚,洋奶粉今天橫沖直撞,如入無人之境,皆因國產奶粉在近年來頻頻發生的安全問題中節節敗退,將自己寶貴的市場份額一點點地讓給敵手。當陣地全面淪陷為“敵占區”,“人為刀俎,我為魚肉”的局面就不可避免。哪怕市場的游戲規則還在,主動權在別人手上,他們也未必總是按規則出牌,就算是跨國大企業,追求利益最大化仍是他們的第一選擇。市場也未必畏懼權力,監管部門約談,是向企業求情;反壟斷罰款,九牛拔一毛,難有震懾力。最終,市場還是“老大們”說了算。
競爭,只有充分的市場競爭才是避免壟斷操縱的良方。如果國產奶粉能夠重獲國內消費者信心,奪回市場份額的半壁江山,擁有市場價格的話語權,洋奶粉自然也就不可能為所欲為,想提價就提價。可惜的是,國產奶粉就像扶不起的阿斗,一次次的跌倒、爬起、再跌倒,讓消費者的信心消失殆盡。不是市場、消費者沒給國產奶粉機會,而是實在太不爭氣。即使今天對洋奶粉進行反壟斷調查,或者罰款,對國產奶粉也未必是個利好。假如洋奶粉如某些人所愿,向下調整價格,國產奶粉因價格優勢獲得的一點生存空間反而遭到進一步的打壓,生存更加不易。不思進取的國產奶粉橫豎都是一個“死”字,令人惋嘆。
要牧場有牧場,要奶牛有奶牛,要設備有設備,但就生產不出合格、安全、優質的奶粉,將巨大的消費市場拱手相讓,到頭來被人家牽著鼻子走,這不能不說是一個悲劇。生產、監管等部門再多的理由,也不能說服國人接受這荒誕的事實。發改委對幾個洋奶粉反壟斷調查,能否喚醒生產、監管等部門,把奶制品生產當作大事來抓,抓出成效來,3年不行,5年行不?
京ICP備13018232號-3 |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30016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京B2-2020355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10425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0541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京)字第181號 | 出版物經營許可證京零字第220018號 | 京公網安備11010702000076號
網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