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湖南省岳陽縣、桃江縣、衡陽縣各發生一起學生溺水事故,9名兒童不幸遇難。
5月底以來,無論是教育部(微博)的官方網站,還是媒體,都多次通報或者報道了各地發生的學生溺水事件,教育部在其官方網站上刊登了防止溺水事故的圖說以及加強中小學安全教育的視頻,并通過新媒體,比如手機,發出了相關警示。
6月初,教育部主管基礎教育的副部長劉利民還就進一步加強少年兒童安全工作約談山西、湖北、廣東三省相關負責人。
盡管如此,溺水事故還是頻頻發生。暑假的到來更是讓這個問題成為眾多學!白顡牡氖聝骸薄!拔覈虬踩逃壳斑處在口頭式教育和被動式應對階段,缺乏系統的水域安全教育體系構建與實施,這一現狀可能是兒童溺水人數高的原因之一!比A中師范大學(招生辦)教授王斌表示。
作為課題負責人,王斌帶領華中師范大學《水域安全教育》項目組歷時3年多,調查了云南、湖北、山東的2554名小學生及其家長、316名老師和78名校領導,目前已完成一份云南省小學生水域安全教育現狀調研報告。
會游泳不等于掌握水域安全知識
2007年教育部首次發布的《中小學生安全事故總體形勢分析報告》顯示:溺水事故在各類安全事故中占據第一位,比例高達31.25%。而2006年全國各地上報的各類中小學校園安全事故中,43.75%發生在小學,34.82%發生在初中,9.82%發生在高中。小學生溺水傷亡率明顯高于初高中學生。
王斌說,這也是本次調研把目標鎖定為小學生的原因所在。據調查,我國農村地區學生溺水死亡人數占兒童死亡人數的58%,明顯高于城市的44%!按舜握{研的城市和農村學校各占一半,學生數量也是如此!
調研發現,云南省小學生水域安全教育現狀總體不容樂觀。以擅長游泳的人就一定不會發生水域安全事故這一問題為例,雖然大部分學生在這一問題上有正確認識,但仍有2.7%的學生十分認同只要會游泳就不會出現事故,另有19.6%的學生對此也存在認識誤區,這些學生在面對戲水游玩時可能將安全放到一邊。此外,3.6%的學生認為只要不下水即使在水邊玩水也沒有危險,另有13.4%的學生對此認識不清晰。
王斌指出,水域安全教育絕不等同于傳統的游泳教學。它立足于對學生在水域安全知識、技能、意識和行為的全面培養與評價。此次調查發現,學生水域安全知識儲備較少,牢固程度不高而且存在知識遺漏。盡管大部分學生水域安全意識較好,但仍有部分學生存在意識模糊狀態,少數學生無安全意識。而學生基本上沒有接受過水域安全技能培訓,水域安全技能十分缺乏。
調查還發現,學生存在高頻率高危行為,比如,在沒有救生人員情況下游泳,在沒有設置安全保障的野外水域游泳,在不知深淺的水域跳水,私自去水邊玩耍,水中與同伴毫無顧忌的嬉戲打鬧等等。數據分析結果顯示,有高達35.2%的學生出現過偶發高危行為,并且有4%的學生有過多次高危行為。
此外,無論是農村還是城市,都存在監控不足,農村情況更為嚴重。王斌說,其原因一方面是農村許多地區的父母都出外打工,不能有效監管孩子。另一方面是父母本身也缺乏正確的水域安全知識和技能,難以有效教育子女。
水的誘惑太大了
云南省開遠市靈泉中心小學原本是位于山區的一所村小,集中辦學后,搬到了城區,原本的村小仍然保留,600來名4到6年級的學生在城區讀起了寄宿制學校。
這所學校曾經發生過一起學生溺亡事故:放學路上有個發電廠,廢棄的煤灰形成一個堰塞湖,一個學前班的男孩放學后來到堰塞湖旁,想進去玩,卻沒想到煤灰太軟了,自己掉進去了就再也沒有出來。
“真的是很怕很怕很怕。”這所學校的副校長馬維薇說,學校最怕溺水事故,全校都把安全掛在嘴邊,無論大會小會都講:從開學到期末,全校級別的安全教育不低于三次;而每個月的晨會要講一兩次,各個班的班會每周講一次。特別是星期五放學,學生回家時,老師更是一再跟家長和學生叮囑。有的老師還做了專門的課件給學生看!拔覀兙团潞⒆右煌嫫饋,什么都忘了!瘪R維薇說。
高洪兵是云南省建水縣馬廠小學校長。那是一所不到100人的學校,校門口1公里遠有一條小河;距離學校不遠的地方,有個一畝左右的水潭;當地人隨處打井,有的井廢了,也形成了小水潭。
高洪兵說,幾乎每年附近都要死兩三個孩子。出事原因基本相同:周末或者放學回家,學生私自去游泳。出事的地方多半是廢棄井形成的小水潭。
他所在的學校還好,學生很聽話?蓳吆楸,附近出事的學校也教育學生,但是學生還是會偷偷地去!澳愀嬖V他危險,也沒有用!
不少地方為了防止溺水事故發生,都會在相關地段立起警示牌,周邊也會有人巡視!翱珊⒆訛槭裁磿愕狡У牡胤饺?因為怕家長說。水的誘惑實在是太大了!闭n題組主要成員、云南大學體育學院教授夏文說。
京ICP備13018232號-3 |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30016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京B2-2020355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10425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0541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京)字第181號 | 出版物經營許可證京零字第220018號 | 京公網安備11010702000076號
網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