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儀隴縣人民檢察院按照
“德為先、民為本、法為上、和為貴”的治院理念,以執法辦案為重點,以改革創新為動力,認真踐行執法為民宗旨,全面履行法律監督職能,為實現社會公平正義做出了積極貢獻,先后榮獲“全國先進基層檢察院”、“全省先進基層檢察院”、“全省檢察文化建設示范單位”等表彰獎勵。
一、狠抓執法辦案,維護人民合法權益
認真履行檢察職能,始終把執法辦案作為維護人民合法權重要手段和途徑。
(一)嚴肅查處涉農惠民領域職務犯罪。順應人民期待,嚴懲腐敗,依法查處職務犯罪。2012年以來,立案查辦職務犯罪案件24件41人,大要案率占100%,為國家挽回直接經濟損失2億多元,辦案規模在全市名列前茅。辦案中,始終把查辦涉農惠民領域職務犯罪放在重要位置,突出查辦了拆遷安置領域職務犯罪案件10件20人,涉案總額達6697萬元,抓獲或督促在逃犯罪嫌疑人歸案5人,在全市、全省、全國引起強烈反響,被《檢察日報》評為“2012年亮點工作”。堅持緊貼法律精神和案件具體情況,正確、靈活運用偵查權力,既服務大局,又伸張正義,收到良好的政治效果、社會效果和法律效果。一是正確適用法律,分類處置涉案人員。對涉嫌犯罪的國家工作人員及參與共同貪污的拆遷戶堅決打擊,嚴肅查處。查辦了縣拆遷辦工作人員張某、饒某伙同拆遷地村支書李某,利用職務之便騙取國家價值數千萬元安置還房等一批典型案件。對涉嫌犯罪但情節輕微,能主動說清情況且愿意放棄已獲不正當利益或主動檢舉其他犯罪事實的拆遷戶,不予追究其刑事責任。二是保護國家財產,全力追回非法利益。針對大量拆遷戶雖未查明有犯罪事實但有證據證明已獲非法利益,牽頭成立約談組,通過約談,追回非法還房面積8萬余平方米,挽回損失1.5億余元。三是幫助健全機制,推動規范拆遷行為。提出規范完善拆遷安置的五點建議,引起縣委、政府高度重視。協助縣委、政府重新制定案發區安置還房處理辦法,完善拆遷安置工作相關制度,促進建成成熟的拆遷安置監督體系。同時,關注食品安全和安置還房質量等涉及民生的社會熱點問題,查處了嚴重危害人民身體健康,生產銷售14000余頭問題豬肉和500余套安置還房產生嚴重質量問題,老百姓拒絕接房引發群體性事件背后隱藏的玩忽職守瀆職犯罪2件2人,保障了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得到社會各界一致好評。
(二)寬嚴相濟打擊刑事犯罪。嚴厲打擊黑惡勢力和有組織的團伙犯罪、嚴重暴力犯罪、經濟犯罪等,切實凈化社會環境,增強人民群眾安全感。2012年以來,共批準逮捕152件221人,其中重、特大案件10件18人。共提起公訴179件264人,其中重特大案件9件24人。提前介入重大疑難案件6件,成功辦理多起有影響、有震動的案件,典型的有馮某、姚某系列盜竊耕牛案、新縣城多起盜竊摩托車案,及時有效打擊了犯罪,促進社會治安進一步好轉。認真落實寬嚴相濟的刑事政策,全力減少社會矛盾和對立。去年以來,共依法決定不(予)批準逮捕32件46人,不起訴8件8人。
(三)不斷強化訴訟監督職能。大力加強訴訟監督,努力為人民群眾營造公正的司法環境。2012年以來,共辦理刑事立案監督8件10人,共追訴漏犯8人,追訴漏罪1起,向法院提出量刑建議83件。積極開展民事審判和行政訴訟活動監督,辦理審判人員違法行為調查1件,辦理訴訟程序違法監督1件,建議市院提請抗訴1件。我縣新政鎮居民黃渝洲因不服與其表弟王興民房屋糾紛案的兩審法院判決,多次到省市越級訪、過激訪,是省、市、縣有名的上訪戶。我院在耐心對其安撫引導的同時,認真審查該案,認為法院判決確有錯誤,及時建議市院向省院提請抗訴,促使該案改判,成功化解黃渝洲信訪積案。針對群眾反映公安機關在取保候審中,保證金不退還的問題,開展取保候審專項監督,梳理出財保、人保同時采取、保證金不退還、取保候審期間監管不到位等問題6條,及時對公安機關發出糾正違法通知書和檢察建議。積極推進社區矯正專項監督,在金城鎮建立社區矯正辦公室,聯合會簽《關于加強金城鎮社區矯正工作的實施意見》,實現對監外服刑人員動態監督。
二、著力改革創新,增強為民服務實效
積極參與社會管理創新,不斷完善便民利民工作機制,增強為民服務實效。
(一)建立視頻接訪系統和檢察官流動服務站。2012年4月,在全市建成首個網絡視頻接訪系統,設置網上舉報、控告、申訴、法律咨詢、建議等多項服務功能。制定控申接訪員日常接訪及中層干部每周一次、院領導每月一次輪流接訪和預約接訪制度。今年初,我院設立檢察官流動服務站,升級建成移動視頻接訪系統。檢察官攜帶電腦深入到各鄉鎮,走村串戶,使群眾在街道、院壩、家門口甚至田間地頭就可約見檢察長或者想見的檢察官,進行舉報、控告、申訴、法律咨詢。
(二)建立未成年人幫教工作機制。率先在全市建立未成年人犯罪檢察科,探索建立案前關愛、案中感化、案后幫教“三位一體”的工作機制。深化檢校、檢企合作,加強對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教育挽救。與學校簽定“未成年人幫教協議”,在愛心企業建立首個“未成年人幫教基地”。建立檢察官寄語制度,在訊問和公訴發言中附上“檢察官寄語”,通過人性化的方式教育、感化犯罪的未成年人。
(三)建立“三助一導”司法救助機制。出臺《刑事被害人、涉檢信訪困難人員“三助一導”救助辦法》,為兩類人員搭建了一條適時救助的綠色通道。“三助一導”即經濟幫助、法律援助、社會救助、心理疏導。2012年以來,共對9名刑事被害人進行了“三助一導”司法救助,發放救助資金2.5萬元,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和法律效果。
(四)創新預防舉措。建立預防職務犯罪教育基地,強化職務犯罪預防教育。2012年以來,共舉辦教育培訓20多期,培訓干部2000多人(次)。突出用身邊人身邊事教育干部,自行拍攝拆遷安置領域職務犯罪警示教育片《坍塌的空中樓閣》,與縣廣電局合作開設法制教育節目《反腐縱橫》。加強重點工程預防,創新推出“四卡一冊”,即分別對縣內重點項目的工程主管方、建設方、施工方、拆遷戶發放溫馨提示卡,建立在建工程進度表,努力實現工程優質、干部優良。
三、堅持扶貧濟弱,解決人民實際困難
堅持做好扶貧濟弱工作,拉近群眾感情,緊密檢民聯系。扎實開展“掛包幫”工作,認真調研分析結對幫扶村馬鞍鎮蓬萊村的具體困難,幫助制定脫貧計劃,為“掛包幫”聯系點下派駐村干部1名,安排全院干警與32個低收入農戶結成幫扶對子,累計為幫扶對象捐款4萬余元。著眼完善基礎設施、改善人居環境和發展社會事業,累計解決和爭取幫扶資金20多萬元,幫助該村進行農網改造,為該村修路1.6公里,解決了該村用電難、行路難的問題。